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五十九章 鐵質原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十九章 鐵質原因 (2 / 2)

“六十支是去年粵東剛剛送來的,絕對堪用,其餘都是歷年剩下的……臣就不敢說了。”李順的冷汗又下來了。

“你是說,每年粵東都會給神機營送斑鳩銃?”朱慈烺眼睛一亮。

“是,兩廣總督沈猶龍在粵東建了一個火器仿,生產鳥銃和斑鳩銃,不過產量小,除了本地使用,每年能固定供給神機營的,只有五百鳥銃,至於斑鳩銃,則有年有,有年無。”李順小心翼翼回答,只恐一句話說錯,惹了太子爺不高興。

前世讀史的時候,朱慈烺對沈猶龍並沒有太深的印象,只知道他長期總督兩廣軍務,兼廣東巡撫,崇禎十七年,京師被李自成攻破,福王在南京繼位時,召他理兵部事,但他並沒有赴任,而是歸家葬親。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沈猶龍率義軍抗清。八月初三,松江城破,沈猶龍殉難。

曆書寫的簡單,所以朱慈烺並不知道,在沈猶龍治下,還有一個小型兵工廠。

“太好了!”

朱慈烺眼睛裡的喜色藏不住,轉身對田守信:“你立刻去,用東宮和神機營的聯合名義,給兩廣總督沈猶龍發文,要他無論如何,在今年十月初一以前,都得給本宮趕製出300支斑鳩銃,並送到京師來,少一支,本宮都不饒他!”

“奴婢明白。”田守信轉身急匆匆去了。

朱慈烺摩挲著手裡的斑鳩銃,愛不釋手:“李順,這種斑鳩銃,內監和兵部的兵器坊為什麼沒有造?”

“也造過幾支,但極易炸膛,軍士們都不敢用,漸漸的內監和兵部都不造了。”李順小心翼翼的回答。

火槍炸膛,一個是技術原因,另一個就是鐵質原因。內監的兵仗局和工部的軍器局聚集了天下最好的工匠,技術不會有問題,炸膛的原因只能是因為鐵質。中國是世界是第一個造成火炮的國家,火炮技術長期領先世界,但中世紀以來,中國的火炮發展卻逐漸落後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本地所產的鐵礦石和煤炭中,磷硫含量都非常高,煉出的鐵性脆,導致鑄成的大炮或者火槍極容易炸膛。

在脫硫脫磷的方法沒有被髮明之前,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一個辦法。

那就是棄用煤炭,改用木炭鍊鐵,但木炭鍊鐵的成本是煤炭的四倍,不說價錢,在北方林業資源日益枯竭的情況下,木炭供應就無法保證。現在的大明,只福建一代的林業資源還算充足,可以大量供應木炭,這也是“閩鐵”是天下第一鐵的原因。粵東的兵器坊使用的都是閩鐵,因此他們產出來的斑鳩銃,才會有一定的質量保證。

而閩鐵一年產量有限,不適合大規模使用,更不用說它昂貴的價錢了。

閩鐵之下是晉鐵,晉鐵勉強可以用,但炸膛率還是很高,為了防止炸膛,工匠們只能加大管壁的厚度,最後造成的結果就是火槍和火炮的重量太大,在戰場上笨拙不易使用,這極大的限制了火槍的使用。

晉鐵造鳥銃還勉強,但斑鳩銃所用火藥是普通鳥銃的三倍,晉鐵無法承受。

只有解決了鐵的問題,斑鳩銃才能大規模的生產。

但如何解決呢?朱慈烺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在他的記憶裡,整個東北亞低磷低硫,適合鑄造鐵炮和火槍的鐵礦石,只兩處有,一處在遼寧本溪,另一處在朝鮮大同江江口距海大約數里的地方。這兩處都是淺層鐵礦,極容易開採。可現在不管是遼寧本溪,還是朝鮮的大同江口,都不是大明所能掌控的。

除了木炭燒製,好像就只剩下最後一種辦法了,那就是海外購買。

朱慈烺只所以對鄭芝龍厚待有加,建議父皇任命其為福建總兵,還把其子鄭森和其弟鄭鴻逵任命為登州水師的遊擊和提督,除了垂涎鄭家的強大水軍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要透過鄭家拓展海外貿易,而日本是其中的一個重點,為什麼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