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選出來的精銳,每人每月的軍餉,漲兩錢銀,輔軍暫時不動,那些被淘汰的老弱如果有會鐵匠也可以留下,工錢隨行就市,本宮絕不少給他們。”朱慈烺想了想,又說。
“遵命。”眾將都是納悶,要鐵匠幹什麼?京城裡不是有很多的匠戶嗎?
朱慈烺不跟他們解釋。
這時,腳步細碎,田守信快步走進來,在朱慈烺耳邊小聲的說了兩句。
朱慈烺淡淡笑,目光看向眾將:“除神機營外,京營把總以上的將官,已經在衙門前集合完畢了,眾將,隨我一起去檢閱吧。”
“是!”
衙門外,京營把總以上的將官已經全部集合完成,一眼望過去,人頭黑壓壓的,京師三大營原本是大明朝廷最精銳的一支部隊,相當於唐朝的神武軍,宋代的禁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土木堡之變,京營精銳付之一炬之後,後來組建的京營越發的不堪,不但戰力下降嚴重,且腐化墮落,早已經沒有了京營初建時的朝氣和銳利。
空額嚴重,老弱病殘,吃空餉是大明軍隊的三大頑疾。
和地方軍隊不同,京營還多了一項弊病,那就是將多兵少。
京營的將官尤其是把總千總一級的,很多都是世襲而來,也就是說,生下來就是將官,一天仗都沒有打,就可以統領一百到一千名士卒了,尤其是萬曆朝以後,京營世襲的將官越來越多。崇禎元年時,李邦華曾經清退了一大批,縮減將官,京營為之一振。但這些年故態重萌,前任京營總督李守錡和朱純臣將大批的勳貴子弟安插到了京營之中,剛開始只佔千總的名額,後來安排不下了,連把總的職位也不放過。
京營實際不到五萬兵,但現在站在帥帳前的把總千總,就有一千人。核算起來,一個人連五十個兵都領不到。
京營汰弱補強,這些人是清退的重點,同時也是清退的難點。
“拜見殿下!”朱慈烺一出現,這一千人呼啦啦的全跪下了。
別說打仗了,就連下跪都是參差不齊,前面的跪下已經很久了,後面的才彎膝蓋。
朱慈烺冷冷地看著他們。
這些人從小含著金湯匙出生,嬌生慣養,靠著祖上的功勳進了京營,大部分都沒有奮鬥的目標和動力,只求能活得平安長久,上了戰場絕對不會有什麼拼死一搏的決心他們小命嬌貴著呢,哪裡會和敵人生死相搏?這也是京營戰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將官不拼命,下面的小兵又怎麼會拼命?
戰力不怎樣,但俸祿卻一分不少,京營每年百萬的餉銀,只這一千個勳貴子弟就分走了五分之一,不把他們清除,京營怎麼可能涅槃重生?
但他們都是世襲,是歷代皇帝允給他們的,朱慈烺只是太子,沒有辦法下旨廢除,如果強行清退,肯定會引起風波,鬧不好,整頓京營、重新精兵的大計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朱慈烺想來想去,決定對這幫人採取“兩手攻勢”,讓他們自行退出京營。
“起來吧。”
跪時拖拖拉拉,站起時倒利索的多。
朱慈烺看著他們,忽然冷冷道:“李若鏈,將在佇列中竊竊私語,不聽本宮號令的人,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