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崇禎十五年> 第二十九章 初次早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九章 初次早朝 (2 / 2)

魏藻德是明末大臣最無恥的代表,擅長辭令,有才無德,只算計自己的小利益,將家國利益拋至腦後。

這種朝臣,該殺。

相比之下,吳甡是另外一種典型。

吳甡是東林黨人,不過和大多數東林黨人誇誇其談,只擅長政治鬥爭不同,吳甡還是很有幹才的,擔任陝西、河南巡按之時,多能撫卹百姓,安定地方。

升任山西巡撫後,當十八路流寇在陝西和河南之間到處流竄,把洪承疇等人折騰得四腳朝天時,夾在陝西河南這兩個重災區之間的山西卻能保持安定,不僅沒有本地強盜,連路過的也沒有,這主要是因為吳甡“每歲暮扼河防秦、豫賊,連三歲,無一賊潛渡”。

河,就是黃河。

不過吳甡最大的毛病就是脾氣太倔了,崇禎十六年三月,李自成在襄陽稱王之時,崇禎令他去湖廣督師,他卻要求崇禎抽調三萬精兵給他使用,不然就不上任,可崇禎哪有精兵給他?一直拖延了大半年,崇禎一怒之下將他罷職遣戍雲南去了。

十七年,充軍途中的吳甡聽到崇禎吊死煤山後,肝膽俱摧,大哭不已。

南京福王繼位,本欲召他復職,但被勳臣劉孔炤等人阻止,鬱郁不得志的吳甡最後老死家中。

在朱慈烺看來,吳甡才能是有的,而且腦子也清楚,知道沒有兵將的空頭督師是一個危險的職務,就算真的督師湖廣了,也難以發揮作用,而其在山西巡撫的表現也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可堪一用之人。

前世不得志,今世也許可以給他一個機會。

除了他們兩人,此時在朝的官員裡,還有一個大名鼎鼎的名人,那就是左懋第。

左懋第官不大,此時只是一個戶部都給事中,但他氣節剛烈,明末甲申之變時,他本人巡視長江防務,不在京師,聽到崇禎殉國,他嚎哭吐血,後福王在南京登基,任命他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出使建虜,和建虜通好議和。

左懋第本身是反對議和的,但是為了國家的利益,他還是領命而去,臨行前,他給親友寫信,說,我此去必死無疑,唯一能做的,就是“效宋之文天樣”。

果然到了北京之後,他就被建虜扣留了,其後多爾袞用各種手段,威逼利誘他投降,但他堅決不從,說,生為明臣,死為明鬼,甚至多爾袞親自到他面前,他都直立不跪,兩名清兵壓都壓不住他。前後歷時半年多,他帶去的副使都投降了,只有他一人不降,多爾袞敬其忠烈,但仍然將他推到菜市口斬首。

臨刑時,左懋第南向而拜,不辱氣節。

這樣的硬漢,朱慈烺前世就敬佩不已,今世一直想要見到本人,不過遺憾的是,左懋第此時巡視漕運,還沒有回朝,朱慈烺想著,等左懋第回到京師,一定要想辦法親近親近。

除了吳甡、左懋第,其他百官皆是庸碌之輩。

朱慈烺忍不住想到了李邦華。

召李邦華進京的聖旨,已經發出,就是不知道李邦華什麼時候能到京師。

朝臣之外,參加早朝的還有在京的勳貴,朱慈烺看到了熟悉的兩個人,成國公朱純臣和定國公徐允禎,兩人臉色都很難看,就好像昨晚一晚沒有睡覺一樣一夜之間沒了二十萬兩銀子,估計沒有人能睡好。

參拜大禮。

“吾皇萬歲萬萬歲!”

昨天見識了七萬大軍的震天蔽日,今日又見識到了文官百官朝拜時的山呼海嘯。

怪不得古往今來,那麼多人都想要當皇帝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