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跟著襄王身後,苦口婆心的勸道:“殿下,太后既然要讓你去黔州救災自然是有她的考量,太后總不可能會害了你吧?”
襄王冷哼一聲,心裡對去黔州救災的這個差事是越想越不順心了。
“這朝中誰不知道那戶部尚書是宇文染一手提拔起來的,就是個認死理的傢伙。”
“逢年過節給他塞點銀子都塞不進去,這宇文染這分明就是存心要讓那戶部尚書來找本王的不痛快的!”
管家在襄王回府前就收到了太后從宮裡來得信,說是這次不管怎麼樣,都要讓他看好襄王,叫他好好對待這次的差事。
“殿下既然已經領了要去救災的差事,還是要先想想給怎麼去救災更快些,這樣也好早日回到京城來享福。”
戶部尚書在領了要去黔州救災的差事後就先一步出發了,反倒是在朝堂上跟丞相振振有詞,說是黔州百姓等不了的襄王,拖了好幾天才帶著一隊的馬車從京城裡出發了。
在這京城中沉寂了多年的襄王府像是一夜之間就成了香餑餑,襄王出發前的那幾日以來門前車水馬龍,來客絡繹不絕。
襄王收禮都收的手軟,那些大臣們雖然去不了黔州救災,但也籌備了些物資送去了黔州,想叫襄王到時候給他們的那些物資裡多添些東西,再給宇文染呈上去
。如此一來,即使他們沒有去黔州救災的人,也就都有了政績。
襄王一路上不緊不慢的,除了宇文染賜給他的大內侍衛外,襄王還帶了王府的幾十個侍衛,生怕這路上遭遇了土匪,叫他們把他帶去黔州的東西都給劫了。
等襄王抵達之時,黔州難民的暴動已經被鎮壓下去了,幾個帶頭的都給抓了起來關在了衙門裡,等災情過去後再做處罰。
而早到的戶部尚書也已經籌備了一批糧食過來,在黔州內四處設了粥棚,每日定時定量的給難民們派粥。
那黔州州府早早得了訊息,帶人迎出了三十里,雖說戶部尚書與襄王同是皇差,可襄王大概是黔州最受禮遇的皇差了。
這襄王是何許人也,那是當今聖上宇文染的兄弟,常年在京城裡待著。
沒想到這黔州大旱,宇文染竟然會把襄王派來。
這有了襄王在黔州,這可就是有了活招牌,能把黔州百姓安撫下來。
畢竟這襄王都親自來了,這說明朝堂並沒有放棄黔州,也沒有放棄黔州百姓。
這黔州剛剛大旱,數十萬災民還無處安置,而這一年的秋冬,老天爺好像故意為之,可著勁的冷,眼看便要過不去了。
才不過十一月,往年一整個冬天連一片雪花都看不見的黔州,今年卻罕見的下起了大雪,而且這雪還有越下越大的趨勢。這一場雪下了後,說不準這黔州又要多多少名屍首了。
這襄王來得的時候實屬不湊巧,他到黔州那天雪下得尤其大,那雪堆最高的都能沒過一名成年男子的腰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