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部隊營地由兩層或三層集裝箱構成的簡易哨臺亮著微弱的燈光,每一個哨臺都有兩名哨兵守護。
這樣的地方有八處,平均分配在營地外牆的四個方向。
而營地正中央偏東的位置,也就是陳風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最高的哨臺。
這裡能夠清晰地看到八個分哨臺發出的訊號,及時向指揮中心的長官徐大尉彙報外界情況。
或是直接拉響警報通知營地的所有人武裝出動和撤離。
東側外牆有一條曲折的車道。
五米高的鐵柵欄開啟後,遊獵回來的車隊會透過這條車道開上幾百米。
繞過一個詭異的折線後,來到被當做遊獵小隊停車場的加油站,以及被改造成儲存和製作彈藥的小型軍火庫的原汽車修理站
經過層層隔斷與防護,車子才會來到內牆的大門前。
內牆由原來的學校後門改造,遍佈鐵柵欄、電網和釘刺等防護設施。
或許有一些人的認知有出入,除去初期有很大入駐難度的軍事堡壘和監獄外,其實學校是遭遇生化危機的一座城市裡最適合作為避難所的地方之一。
市中心的學校本來設計的都和軍事基地沒差,四周的柵欄與圍牆將學生們的教育聖地搞得像軍營一樣。
校內功能和行政區鮮明的規劃也很適合像部隊這樣的群體入駐。
食堂、醫務室、保健室提供了穩定乾淨的場所以及可供撐過一段時間的物資。
“呼——呼——”
四十米的高空寒風颳過。
方才的地下密道讓陳風直接進入了內牆保護的營地核心區,此時站在高處,631部隊士兵們的大小生活功能區域盡收眼底。
炊房、蓄水池、急救站、物資倉庫、通訊站、宿舍。
還有由教學樓一樓大廳改造、關有圈養喪屍的鐵籠。
最顯眼的是南面一個由移動校車改造成的食品倉庫,裡面存放著從仁川市大小超市和民房裡掠奪來的礦泉水、飲料,以及泡麵、薯片、餅乾和罐頭等即食食品。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倉庫之外的大鍋裡,炊事班計程車兵卻熬煮著熱氣騰騰的昆蟲粥。
旁邊裡裡外外圍了大概十來個人,手裡拿著不鏽鋼碗,都在等著開飯,彷彿看不見一旁倉庫裡有更美味的食品。
顯而易見,倉庫裡的東西被嚴格管制,未經允許,無人敢擅自僭越。
俯視著下方熱鬧的場景,傾聽著耳邊的風聲,陳風把眼睛眯了起來。
整個631部隊營地的佈局、所有建築的大小規模、甚至每一個士兵所在的位置都被他深深地印在了腦海。
陳風銳利的眸子一眯,“幽狼之眼”的綠色熒光自他的瞳孔射出。
“今夜過後,631這個數字將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