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主任,日軍派人放出訊息,說是要三小時內攻克四行倉庫。”副官彙報道。
“聽他們放屁。”徐多藝冷笑道,“不動用重炮,就是再給他們三天,他們也打不下來。”
“可是租界裡已經人心惶惶了,甚至還開了不少賭盤,押日軍能夠成功的的人不在少數。”副官如履薄冰道。
“馬德,發這種財,真不怕折壽。遲早要把這幫搞賭博的全部掃平!”徐多藝怒道。
徐多藝腦海中忽然閃過,趁此機會將這幫混蛋的錢都贏過來的念頭。
“對了,鬼子的訊息是從哪傳出來的?”徐多藝猛然想起了《八佰》中一個人,那個姓方的記者。
這位方記者先是將四行倉庫的情報賣給了日軍,又將日軍“三小時拿下倉庫”的訊息賣給租界中的英國人,倒是做的一手好生意。
然而這個方記者恰恰就是這個時代部分知識分子的縮影,他們可以靠著自己的本事在各方勢力中間左右逢源,一個個都是毫無家國觀念的精緻利己主義者。
“是一個姓方的大記者。”副官答道。
‘果然是他。’徐多藝眸中閃過一絲寒芒。
“既然這位方大記者這麼喜歡搞大新聞,那就給他這個機會!派人把他送入四行倉庫,讓他好好接觸接觸第一手的戰地資料!”徐多藝下令。
徐多藝記得這位方記者在電影中也曾進入過四行倉庫,並在最後時刻完成對他自己的“救贖”,放棄了價值連城的攝影器材,轉而選擇冒著日軍的強大火力取回了守軍烈士的遺物。
既然如此,徐多藝也樂得幫他提前完成“救贖”。
“可是這位方記者乃是申報的記者,在新聞界頗有名氣。”副官為難道,“一旦操作不好,輿論很有可能對我方不利。”
“執行命令。”徐多藝寒聲道,“如果他真要釋出什麼對我軍不利的訊息,那就不要讓他有那個機會,明白嗎?”
“明白!”副官又怎會聽不懂徐多藝言語中的騰騰殺氣。
然而其實徐多藝並不必為這事勞心,因為此時老杜已經在幫他辦了。
“報告。”這時,又有特務來報,“主任,何香凝先生已到租界,正在組織勞軍事宜。”
“知道了。”徐多藝擺擺手,特務隨即退下。
“主任,您不見見何先生?”副官奇怪道。
“你今天的話有點多了。”徐多藝瞪了副官一眼,隨即嘆道,“還是不見了吧。”
當年其夫廖仲愷遇刺案,楊立仁雖未直接參與,但是終歸是和楚材一同藉此大作文章,如今見面難免尷尬。
順便提一句,何先生此時已近花甲之年,讓姚大嘴出演確實不咋合適。
此時,日軍精銳長谷川大隊以及滬上特別陸戰隊,已經開始對四行倉庫發動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