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子即使不過單薄少年,可卻亦有大氣魄啊!
洛離不知道這名為沈秋的少年,到底是為了博得眼球,引起他的關注才去特意這樣做的,還是真的因為他想要一心報國,以報國恩,才寫出了這樣一片文章。
他不知道。
但這卻並不妨礙,他欣賞此子。
看到洛離雖未出聲,但已是溢於言表的面容,梁溫和左白鹿對視一眼後,就都明白了洛離的意思。
梁溫面有欣慰,將呂文書的卷子復又收回。
呂文書的卷子固然不差,與沈秋的卷子相比,也是不分伯仲。
甚至於有最後的詩文加分,遇到投其所好的上官,就算是壓著沈秋一頭,也不算意外。
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沈秋的答卷,卻是在無意之間,直戳入了洛離的心胸。
當然,也有可能是這位出身寒門的沈家子,早已深明帝心,這才投其所好作出了這樣一份完美的答卷。
可無論是何原因,此刻都不重要了。
因為高下之分,已是昭然若揭。
“兩位卿家所言都有道理,呂文書與沈秋,都是我大夏殿試挑選出來的佼佼者,算得上是各有千秋。”
“但沈秋的卷子,卻是較之於呂文書,更叫朕中意一些。”
“宰相,錄名冊吧。”
先是淺淺談了下自己的觀點,下一刻,洛離便對著梁溫開口,敲定了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殿試共錄三十人,前三甲,以沈秋、陳朝年、呂文書三人先後排序。”
“第一名殿試狀元——沈秋。”
“第二名殿試榜眼——陳朝年。”
“第三名殿試探花——呂文書。”
“此後剩餘二十七人,依次按照方才討論名位優劣排列,兩位卿家覺得如何?”
聽到洛離定下的名冊,待看到第二名的陳朝年時,梁溫和左白鹿微微訝然後,倒是也沒說什麼。
陳朝年此人所作文章,也算是極為上乘,雖一二兩題中規中矩,但在第三題上,卻起到了別人所起不到的勸誡作用,可以使今上內心深思。
而且對於北涼的往事,二人也不是不曉得,所以洛離定陳朝年為榜眼,說起來也並無不妥之處。
“我等,謹遵聖意。”
二人微微頷首瞭解過後,便準備研磨擬定聖旨,即日之後昭告天下。
自此,殿試文考,已是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