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元年末,十二月十五日。
宜出行,結親,祭祀。
冷風陣陣,寒意如刀。
前些日子剛有最後一場雨落,天氣已是徹底進入了隆冬之季。
長寧皇城中,開朝第一次州考已在一月之前,便徹底落下了帷幕。
由宰相梁溫以及學宮祭酒左白鹿,親自出面考查入選者,核實了這些人的水平之後,便分文武二科,於一十三州取士二百六十人,一州篩選出了二十人,有資格參與最後位於皇城長寧之中的——
殿試。
整個大夏疆域遼闊,民眾數萬萬以計數,分佈於一十三州各處。
可洛離改革之後的選拔考試,卻只在一州之地取士二十人,其中還劃分為文武二科。
也就是說,習文修武最終能有進入大夏最高學府進修,能有資格在今後歲月裡邁入政治中心的,只單論文武其中一科,一州也不過僅有十人而已!
都說千軍萬馬難過獨木之橋,這大夏的科考,可比這獨木之橋還要難上百倍不止。
可想而知,究竟有多嚴苛。
同理,能夠透過這般嚴格的考試之人,也絕然不會有所謂庸碌之輩。
只要是任命得當,哪怕是一朝殿試落選,這些人也終將是未來的大夏肱股,棟樑之才!
大浪淘沙,方見真金。
十二月中旬,大夏洛皇歸朝已有一陣時間。
而今天,便是聖旨昭告京城學子,開設殿試科考之日!
訊息在前幾天就已經傳播了開來,並由衙門親自將訊息傳遞到了每個透過殿試的州考學子耳中,確保他們不會缺席。
雖這科考在大夏,也算是開天闢地頭一次,但有著皇帝的親自考察和極度重視,也算是一次不小的空前盛況。
據說這殿試最終也會再次篩選一批,透過州考的二百六十人裡,能餘下十分之一,便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縱使這只是第一次殿試,可整個大夏有參與縣試科考資格,並且參與其中者,又何止是千人萬人?!
一路披荊斬棘,連破三關來到這京城,就已是殊為不易。
要是祖墳冒青煙能得皇帝賞識,名錄金榜之中,於殿試中拔得頭籌名揚整個天下...
那又該是何等的風光!
此刻,長寧皇城一角。
一座閒亭之中。
兩側侍女豎琴,音律彈奏之聲優美,使人一聽便忍不住想要將眸光投入過去。
在這亭中,一身華服的呂文書,坐於精心編制的竹椅上面,對著眼前石桌上鋪陳而出的棋局,靜靜的點下了一子。
“沈兄,該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