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上。
此時,外界傳唱之聲已漸漸消停,雖仍舊有之前慶賀的痕跡存在,但也是慢慢化為了原貌。
眾多內侍各司其職,回到了自己的崗位。
而洛離看著下首聲情並茂,就差在自個兒腦門上刻著忠心耿耿四個大字的段正,輕輕搖了搖頭,道:
“看出不出,段卿竟然還有此等為國為民之心。”
“實在是讓朕有些感動。”
一邊說著,洛離手中這卷卷宗,也開始慢慢打了開來。
“賑災之事,有心便可,但錢糧只可解一時之困,不能為一世之需,更何況眼下北境雖然窘迫,但在朕多年治理之下,還遠遠不到連飯食都吃不上的地步。”
“路,要一步步走,好鋼,也得用在刀刃之上。”
卷宗徹底開啟後,洛離看著上面所記載的,由段正往日裡做過的種種事蹟記載,本來溫和的眉宇,也已經漸漸冰冷了下來。
而看到洛離神情變化,眾人也都覺察到了不對勁之處,其中就連段正也不例外。
這位陛下,怎麼不按常理出牌?
換做旁人,段正如此發言,就算不能搏得重用,起碼還是可以獲取幾分好感的。
可誰曾想,洛離的神情卻轉眼間就有了此等變化。
當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陛下手裡捧著的那捲宗,到底寫了些什麼,以至於能讓他的面容瞬間變化至此?”
段正有些惴惴不安。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洛離這一下著實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你也說了,民乃是國之富強根本,我這賑災之策,不正是對你北涼百姓有天大利好的麼?
難不成你想要的重點,是那所謂的改革,改出一個國富民強之策?
可大夏風風雨雨飄搖數百載,時至今日仍舊屹立不倒,諸多世家大族尚且富足,能為這江山添磚加瓦,還有什麼需要改革的必要?
不明白。
段正不斷的揣測著洛離的想法,可他再怎麼想破頭腦都想不明白,為何今上在聽完自己的策論,會是如此表情。
“等等...”
突然,腦海中靈光乍現。
這戶部尚書面皮抽搐,看著洛離手中握著的卷宗,一個不敢置信的想法,漸漸浮現了出來。
“莫非是,東窗事發了?”
他在位的這些年裡,佔據要職,好事可沒少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