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些不吐不快,他又接著說道。
“陳總,你剛接觸這個行業,不明白華夏人對於進口產品的執念,這麼說吧,90年代用的所有工業產品,小到一個遊戲機,大到一輛轎車等等基本都是進口的。
我還記得03年的時候,我買了一個波導的手機,有一次出去吃飯,結賬的時候,旁邊還有個人罵我土鱉,呵呵,他用的是諾基亞。
這個笑話一點都不好笑吧,但它就是現實,改革開放四十年,國貨崛起也就這十年時間,但是在大多數人眼中,還是帶著有色眼鏡評判國產的東西。
就拿比雅迪的車而言,大家又想要歐美的效能,韓日的省油,德國的做工,中國的價格。
可惜啊,我是實在造不出這樣的車。”
說道這,他有些灰心喪氣,不過突然轉頭看向陳楚默,大聲說道。
“但是,陳總,憑我的感覺,或許見證者科技真的可以做到,8萬轉速的電機,足可以讓所有噴子閉上嘴。
1200公里的續航,電動汽車將真正意義上的走進千家萬戶。
是嘛?”
王川福的眼睛死死的盯著他,等著他的答覆。
陳楚默吐了一口菸圈,笑了,他忽然感覺或許可以換一個思路。
他自然知道比亞迪現在的願景是想普及電動車,而這個想法正好和他不謀而何。
光靠見證者新能源一家公司,並不能真正意義上的實現這個夢想。
因為產能的問題一直是限制普及的最大瓶頸。
見證者科技的未來是在星辰大海。
新能源汽車只是其中必經的一個環節,星動系列的定位也必然是中高階汽車。
雖然50萬相較於特斯拉MODELS,已經是徹徹底底的良心價了,但是平頭老百姓如何能接受這個價格呢?
在目前人類當前的生產力情況下,中高階汽車是肯定沒法普及的。
手機產業鏈,成本最高也就幾千塊錢,所以即使高階機,也完全可以拿下所有市場。
達到20%以上的全球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