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初次除錯之後,確認裝置一切運轉正常,效能也達到了預期,試驗正式開始。
工程師們小心翼翼的操縱著它微微提升了一點速度,於是它便開始極為緩慢的靠近黑幕邊緣,並在與黑幕距離僅僅只剩下大約一毫米距離的時候,準確停下。
在這個過程之中,不僅原野號科考船,在其餘地方還有數十個衛星或者深空基地在實時定位它的位置。
這個資料必須要極端精確,不能有一點誤差。因為黑幕可以吞噬一切,如果在靠近過程之中有了一點失誤,這個大箱子的一部分組成元件就會瞬間消失,從而對整體造成不可復原的傷害,導致前期所有運輸工作付諸東流。
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之中,人們還必須要祈禱黑幕仍舊維持著此刻每秒鐘1.4米的前進速度,不發生一點變化。因為不管它發生什麼變化,哪怕僅僅只是速度改變了一點,都有可能導致這個大箱子因為來不及調整自身的運動狀態,或者撞進黑幕,或者因為與黑幕的距離不滿足實驗要求而導致實驗失敗。
在這個大箱子之中的相關裝置全都進入執行狀態之後,試驗終於可以開始了。
原本,提出了這次試驗的整體構思,並推動了這一次試驗的許正華也要到原野號科考飛船之中,實地指揮這次試驗的。但他的申請最終被決策者們所駁回。原因很簡單,為了安全。
原野號飛船距離黑幕太近,如果有什麼意外,根本來不及做出應對。所以許正華此刻並沒有在這裡,而是留在了地面基地,透過影片連線的方式檢視著這裡的情況。
直播大廳之中,許正華與諸多科研學者一同坐著,神色凝重。
畫面之中,此次試驗的總指揮,也是原野號科考船的船長莊重而嚴肅的按下了按鈕。另一個顯示屏之上瞬間出現了一些跳動的線條,雜亂無章。
但伴隨著各個實驗裝置的進入狀態,以及開始協同,那些線條迅速的規律了起來,並最終變成了一條直線,如同人類死亡之後的心電圖。
許正華的眉頭微微皺起,旁邊一同參與了此次任務的學者們則開始了竊竊私語。
依據許正華的猜想,如果將暗物質視作虛粒子的話,那麼此刻的波形不應該是這樣的才對。
許正華在耳麥之上輕按了一下,低聲道:“繼續靠近。把距離從一毫米縮短到十微米。”
十微米,是一毫米的百分之一。如此接近的距離,肉眼幾乎無法察覺。
同時這也意味著巨大的風險。距離實在太近了,略微有一點意外,實驗裝置便會被損壞。
實驗裝置的總成,也即那個大箱子具備如此精密調整自己位置的能力。但是,這不意味著一定能成功。
“許教授,您確定麼?”
許正華輕輕點頭。
“好。”
任務總指揮吞了一口唾沫,微微有些顫抖的在控制裝置之中輸入了這個數字。
下一刻,那個大箱子似乎動了,又似乎根本沒有動。只是,原本呈現出一條直線的波形忽然間有了變化。觀看了此次直播的學者們猛然間站起,發出了聲聲驚歎。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