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宋的移民中大明朝廷最重視的仍然是那些漕工,至少其他的事情,朝廷上下各級官員都已經很熟悉了。
這五年時間朝廷上上下下向各地移民的數目已經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目了,各方面應該注意的地方已經是輕車熟路了。
事實上的確就是這樣,這幾個月的移民基本沒有出現什麼問題,十萬移民中在路上因為各種原因失去性命的移民也才不過百餘人罷了,這個比例已經是極低了,大明朝廷所有人都很滿意。
至於漕工,只能是一個水磨功夫慢慢來了。
崇禎五年一年時間朝廷幾乎都在大把大把的花這剛剛收穫的大筆銀子。
這裡面相當大一部分的資金都投入到官道的修建中了,重點主要是三條線路,一條是從京城到雲南昆明的主幹道,一條是蘭州繼續向西的道路,還要一條就是從歸化府一路向北,直抵外蒙喀爾喀三部的核心地帶。
三條道路路程極長,路上地勢複雜,花費極大。
西南大道還好,那裡畢竟是人口密集之地,修繕起來至少人口不缺,就是地勢起伏太大,建設難度也不小。
不過西南幾省自身的資金就不少,尤其是四川,還有川西的土司對此也是頗為支援,再加上朝廷的支援,朝廷對此進度還很滿意,大約在過一年應該就可以將路修到昆明瞭。
西北大道就難了許多,蘭州以西人口即便是經過朝廷兩年多的移民人口還不多,河西地區加上青海地區總人口也剛剛超過一百萬人而已。
而這條道路也不簡簡單單沿著河西走廊向西,在蘭州還要一分為二,從蘭州向南穿過青海西寧府,一直到大明移民在青海的最後安置地點。
當然現在最重要的還是穿過河西走廊、嘉峪關,暫定目標是哈密西北主幹道的修建。
從崇禎三年開始,這條道路就被提到了極為重要的位置,那個時候滿桂和林丹汗正在相互對峙,之後是要合兵西征的。
自然而言的朝廷就加快了西北大道的修建,同樣也是為了更好的移民。
到了崇禎四年底,已經延長到嘉峪關,而此時明蒙聯軍也已經是輕鬆收復了哈密,朝廷不再設定哈密衛,而是直接設定哈密府,並開始移民。
其實在全國這種衛所鎮守邊境的模式已經全部消失了,全部衛改府衛改縣。
而林丹汗的部落已經在哈密府滯留半年多了,他已經完全等不及了,於是朝廷也就加快了道路修建。
不過在朝廷的要求下,林丹汗手下的十萬人都加入到道路的修建,短短五個月的時間,道路已經延伸到了大明和葉爾羌的交界地,也是雙方互相監視的一片荒涼沙漠。
源源不斷的紅薯幹、土豆、玉米麵、軍械透過這條道路運抵哈密城,此時哈密城已經重修完畢,此時此地已經有一萬餘大明移民在此安置。
城西一百餘里處,林丹汗的大營就在這裡,現在蒙古大軍已經在做最後的準備了,林丹汗已經受夠這種日子了。
他已經在明國的屋簷之下生活了一年有餘,這是他這個蒙古大汗的恥辱,現在他已經迫不及待的西征了,他只希望這是最後一次恥辱了。
為了西征他已經讓自己的子民幫助明國修路、建城了,現在他已經決定了,等明國提供的糧食足夠了後,他就要進軍。
為大蒙古子民再找到一塊兒生存的土地。
此時林丹汗躊躇滿志。
另外一條就是從歸化出發深入外蒙的大道。
這條道路的歸化修建對大明來說絕對是是一個意外之喜,朱由檢之前完全沒有想到過能做到這一點兒。
於是明軍對此就沒有花費太大的精力,甚至大明朝廷還在構建陰山防線。
當然對於拉攏外蒙古喀爾喀蒙古的車臣汗部、土謝圖汗部、札薩克圖汗部朱由檢也不是沒有想要拉攏一番。
可惜的是最近做好朝廷派出的使者已經有三次了,三次出使也是取得了一點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