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這一份重新制定的俸祿提議正式向大明公開。
朝廷的這種行為自然也引起了不小的反應,畢竟這種皇帝主動給朝廷各級官員增加俸祿的情況還是太少了,幾乎是聞所未聞。
官員們自然是高興的,畢竟崇禎朝皇帝對於官員的貪汙查的是相當重,不到五年時間不知道有多少官員因為錢財丟掉了性命。
逃過一劫和新上任的官員自然是噤若寒蟬,小心翼翼的辦事,然而事實證明朝廷發放的俸祿真的頗為拮据。
現在好了,朝廷提高了俸祿標準,即便是最低等級的從十品官員每年也有六十兩白銀的俸祿,是普通家庭收入的三倍。
雖然這個數目並不高,但也已經不算低了,足夠這些低階官員一年吃喝了,而且還能吃的不錯。
現在這樣的情況已經讓眾多官員非常滿意了,要知道在這之前即便是再膽大的官員也沒有這種想法。
官員們是興奮的,大明數十萬士兵同樣是興奮的,此次朝廷正式定下作戰的賞賜規則,這就代表著清晰明確,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一頭霧水。
之後即便是有人私自扣押了他們應得的錢糧他們也能夠想辦法把這些東西拿回來。
只有存在於大明各地的那些迂腐老求生對此極為反感,不少人經常在公開場合大放厥詞。
可惜在朱由檢收到的情報中,這些人的看法完全沒有得到認可,聽著寥寥無幾,只能相互捧場,可謂是頗為寒酸。
………
在定下俸祿之事後,朝廷的修法也正式拉開帷幕。
………
崇禎五年二月初,朝廷正式釋出召令,開始組織向呂宋島的移民,移民來源主要挑選北方災民,南方無地百姓、甚至還包括千里運河上的漕工。
當然最後一點兒朝廷主導移民的官員是給下面各級官吏暗示的,並沒有書面指示。
而這正是為了穩定。
最近幾年朝廷經常從南方一眾小國購買糧食,這種行為直接促使大明的海上運糧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現在從南洋運糧到京城不存在任何問題,而且每年的糧食運輸量還在快速增長。
剛開始規模不大,並沒有什麼影響還好,而且還因為這僅僅是官府行為,價格也能控制住。
然而一些商人也注意到這裡面的利潤,大量的商人也開始從事糧食的運輸。
這些人把糧食運到京城直接就導致京城的糧價快速下降,這也直接產生了巨大影響。
那就是朝廷從南方經過運河運輸到京城的漕糧成本越來越高。
大明朝廷已經有些吃不消了。
這也直接導致了朝中一眾重臣的不滿,尤其是戶部的不滿。
戶部尚書畢自嚴也多次提議朝廷也從南方海運運糧。
可以皇帝一直避而不談,一直到崇禎四年初才真正開始討論這個問題。
這個提議在武英殿的小朝會中談論,畢自嚴詳細介紹了現在河運漕糧的遇到的巨大難題。
他明確指出若是照此堅持下去,朝廷必然堅持不住。
在現實的逼迫下,在大明朝廷巨大的財政壓力下,毫不費力的就達成了嘗試海運漕糧的意見。
於是崇禎四年的漕糧中有六分之一海運至京城,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