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華的這個計策很快就獲得了大明朝廷重臣們的認可。
於是眾人紛紛提出修補意見,一個時辰後,最終指定了一個頗為詳細,而且可行性極高的計策。
至於朝鮮最終的命運,大家都很明白,默契的沒有提此事。
待大明最終取得了勝利,最後這朝鮮究竟屬於誰恐怕就要看坐在寶座上這位大明皇帝一言而決了,根本就和朝鮮君臣無關。
至於朝鮮王李倧願不願意離開朝鮮前往京師,恐怕那李倧是歡天喜地至極,更何況此事哪裡還能還能由他自己做決定?他若不來也要幫他來京師。
“諸位愛卿,既然此事已經定下,那現在最重要的選定文武兩位重臣前往朝鮮了,此事不可耽擱,需儘快出發,明年年初戰事就要爆發,不知諸位愛卿有何想法?”
盧象升直接請命道:“皇上,臣請赴朝鮮作戰。”
朱由檢直接點頭道:“可,你從京師大營調派三萬軍隊,儘快出發,在天津坐船前往漢城,
朝鮮戰事由你一人而決!儘快掌控朝鮮軍隊,不可出現大亂子給那建奴可乘之機。”
“臣領旨!”
“至於文臣,諸位可有推薦或者自薦的?”
眾人心中皆在平衡利弊,此事並不是那麼好做的,一旦出了問題自己那可就是難辭其咎,仕途也就完了,但是一旦功成,那一旦回來絕對就是內閣大學士。
“皇上,臣願意前往為大軍提供全力支援!”,溫體仁堅定的說道。
溫體仁做出這樣的決定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當今聖上是一個追求穩定的人,現在的內閣首輔黃立極已經擔任首輔九年有餘了,其餘的畢自嚴、郭允厚兩人也擔任大學士近五年了。
黃立極已經七十歲了,他大機率在此次清丈田畝功成之後就會致仕了。
更重要的是按照皇上隱約間透露的訊息,皇上是準備增大內閣人數,增加為七人或者九人。
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想要入閣資歷並不太夠,當今皇帝登基的第一批或者為朝廷立下大功的,例如徐光啟、李邦華、畢自嚴、李若星、鄭三俊等人都比自己資歷老。
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皇上的心腹,若是沒有特別的原因,這些人必然將長久佔據內閣大學士之位。
自己若是這次沒有進入內閣,那之後恐怕就徹底沒有機會了,自己的年紀已經不小了啊,甚至比有些人的年紀還大啊。
因此自己必須要抓住機會,要立下一次大功,讓皇上看到本官的忠誠和能力。
而現在去朝鮮就是一個好機會。依照自己以及盧象升,此戰大明必勝,待攻成之後,自己必然是一名內閣大學士,而且權力也不低。”
看到是溫體仁自薦,朱由檢也有些驚訝:不過,溫體仁前去也是一個合適的人,溫體仁的能力足夠,更重要的此人一點兒都不迂腐,行事極為靈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重鑄剛明】 【】
“好,溫愛卿果然是朝廷重臣,不知溫愛卿可有什麼要求?”
“皇上,此次出使朝鮮,臣希望朝廷能給臣分配不低於兩百位能吏,不需要太高的官職,只要有足夠的能力使臣能夠掌控朝鮮政事即可。”
“好,此事你和吏部溝通,挑中了那些官員就上報給朕!”
“另外,臣還有個不情之請,請皇上從錦衣衛調一位能臣幫助臣在朝鮮行事。”
“田爾耕,你可有何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