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八年十月份,歷經一年時零兩個月的不斷努力,失敗了數十次後,歸化城外的紡織工廠終於成功了,這個好訊息第一時間就傳到了數年前將家族搬遷到歸化的劉家家主手中。
得到訊息的劉家家主劉瑞春首先是長鬆了一口氣,這次他們想方設法花費巨大從西方獲取羊毛紡織的技術正是他劉瑞春一手促成的。
花費了四十餘萬兩白銀後他們終於成功了,拿到了羊毛紡織技術的書籍、紡織機、工匠,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甚至還有得到了不少從西方遠道而來的羊。
然而就在自己志得意滿,想象著未來的金山銀山之時,歸化城外的紡織工廠卻接連傳來壞訊息,一臉數個月,也建造了十數臺紡車,可惜全部失敗。
這個訊息一時間讓劉瑞春有些心灰意冷,但在咬牙之下,他還是把這個訊息暫時壓了下去。
可惜這個訊息還是最終洩露出去了,其他十幾家也很快就獲得了訊息,結果很顯然,他劉瑞春的日子就“艱難”起來了,幾乎每隔個幾天就有人來找他劉瑞春詢問事情的進展如何。
再這樣下去,他劉瑞春也堅持不了多久了,現在總算是有好訊息了,算是一下子解決了所有問題。
很快,劉瑞春猛然驚醒,自家這是真的發了,自己押寶押對了!
劉瑞春急急忙忙來到了城外的紡織廠,認認真真看了毛衣的製作全流程,又伸手看了看製作出來的成品毛衣。
劉瑞春相信,自家這次是真的要時來運轉了。
作為北方羊毛同盟的盟主,劉瑞春第一時間給諸位合作伙伴通知了這個好訊息。
早就已經等的不耐煩的眾掌櫃得到訊息後立刻來到歸化城。
抵達歸化城的第一天眾商人就去了紡織工廠,眾人仔細看著眼前快速運轉的織機,撫摸著手中剛剛出爐的毛衣,感受這身上衣物傳來的暖意。
他們明白,他們成功了,足足用了將近四年時間,花費了近百萬兩白銀,他們終於成功了,金山銀山都在眼前。
接下來,就是他們真正該賺銀子的時候了,這就是自家建立百年基業的開始。……
當看到最終的實物之時,他們心中的決心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堅定,這或許就是他們這一輩子最大的事業了。
然而雖然他們十六家同時獲得了毛衣紡織的技術,大家的技術是一樣的,但是在各自的發展上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這十六家商人幾乎遍佈大明整個北方,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原料來源和銷售渠道。
有的是劉家這樣的家族家中的主業已經抱歉到朝廷新設立的漠南三省之地了,有的是仍然在自家的起家之地深耕發展。
而像劉瑞春這樣的幾家從最開始就對這羊毛紡織有了足夠的信心,很早就為這一天做著各種各樣的準備。
就像劉家,他早已經和歸化城百里內的羊毛商販有較為親密的關係,羊毛的來源渠道已經基本解決,至少紡織工人他們家並不缺少,同時這歸化城周圍的蒙古牧民和大明移民也是極多的。
於是劉瑞春第一時間就在歸化城外屬於劉家的大片土地上開始修建工廠,同時劉家其他的產業也開始大量賣出,籌集資金,工匠也被集中起來進行培訓,大量的羊毛紡織機也開始加工。
僅僅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在崇禎八年十月份,歸化城外屬於劉家的羊毛紡織工廠已經開始小批次生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