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些都要沒了,以現在明國朝廷對於北方一線的封鎖力度不斷加大,晉商就是大金獲得這些東西的唯一通道。至於數月前明國和察哈爾開始的互市,原本皇太極是希望透過這裡獲取一大批物資的,可惜不管是明國還是察哈爾對他的這個打算都有所防備。
而且防備極嚴,幾個月的時間,大金才從開平那裡換來了數千石的糧食,在這個貿易中還被該死的察哈爾殺死了數十名勇士,可謂是得不償失,這簡直是對大金的侮辱,無奈之下的皇太極在一個月前放棄了這條路,全力維持晉商這條路。
然而現在就這也沒了。
大發了一通脾氣的皇太極漸漸平靜下來,其實對於糧食這樣重要的物資全部依靠外人皇太極很清楚這樣絕對是不行的,因此皇太極自從繼承大汗之位後就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最初,皇太極打算以戰功來塑造至高的威望,以此來壓制四大貝勒中的另外幾位,讓大金的旗人將自己名下的一部分漢人奴隸拿出來,作為大金治下的百姓,而不是他們的私產。這樣這些漢人就能夠種地,為大金的軍隊提供征戰的糧草。
因此在天聰元年皇太極發動了三場戰役,雖然在第一次征戰朝鮮時大金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收穫的財物數目也極為巨大。
可是第二次出動更大的兵力進攻錦州、寧遠,結果不僅是無功而返,而且自身也若是數千勇士,自己本就不高的權威大為縮水。
天聰元年年末,原本皇太極已經想著趁著察哈爾的主力遠在河套,一戰平定察哈爾,在平定朝鮮後徹底掃除大金左右兩翼的安全威脅,可惜的是林丹汗竟然提前回來了。
甚至是明軍也大規模的出錦州來牽制我大金,還有那噁心人的毛文龍!
無奈之下,皇太極取消了那次進攻計劃,如此幾次三番之下,他已經明白大多數的女真人已經開始對他皇太極不滿了,這種情況是極其危險的。
無奈之下,他皇太極不得不放棄了,憑藉著自己的威望來對大金進行變革,將漢人奴隸變成漢人百姓,給他們分發土地的想法。
天聰二年,也就是崇禎元年,元月底,皇太極用了很長的時間,私下裡去找代善、阿敏等掌握著巨大權力,而他目前有無可奈何的人,進行口頭說服、利益交換,在付出了很多後總算是達成了協議。
這樣的結果其實是皇太極沒有想到的,原本他認為這樣他的這些兄弟們會大力反對,沒想到自己並沒有付出什麼自己無法接收的代價就做到了。看來雖然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到都還是為了大金的。
皇太極甚至是有些欣慰的,唯一有些不太好的就是這次的變革深度不太夠,這樣的改革僅僅是緩解大金的糧食短缺罷了,不過這已經很好不是了嗎?
皇太極很清楚大金相對而言並沒有那麼的缺糧食,八旗各旗主,八旗計程車兵都擁有不少的田地,這些田地的耕種都是需要漢人奴隸的。因此這些人家中都有著大量的糧食,然而皇太極卻不能動,摸都不能摸,這是大金的八旗軍隊保持強大戰鬥力的保證。
有些下層的權貴對皇太極的命令不太滿意,可是他們也沒有膽量敢於反對最上層的決定,在他們的奮鬥下,在春耕之前,最終獲得了五萬戶的漢人百姓為大金種地,大金也給他們分了土地,這些土地都已經種上了糧食。
更讓皇太極的興奮的是,據他手下的情報部門的彙報,同時也是他親眼所見,有不少漢人在拿到大金分給他們的土地後,就對他皇太極感恩戴德,將他們從狼窩中救出,還分給他們土地,大汗對他們有大恩。
於是在這樣的欣欣向榮中,建奴高層開始進行戰爭準備,這一次皇太極要調集能夠調動的最大規模的軍隊,至少也要將林丹汗打殘。
到了七月份,這場戰爭的準備基本上已經差不多了,需要的糧食在年初晉商已經送過來了。最近要送過來的這一批僅僅是為了以防萬一罷了。一切都準備好了,只等夏末的到來,趁著秋季的涼爽,大軍即可西征林丹汗!
然而這時候卻傳來范家被明國發現了,而且還是滿門抄斬的訊息,這絕對不是一個好訊息。
不過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他也無可奈何,畢竟這是明國內部發生的事情,皇太極自己也無能為力,只能想辦法解決產生的不良後果。
雖然大金的糧食至少今年是不缺的,但是以後可怎麼辦?這可是一個要命的問題啊。
將自己一人關在門內苦苦思索,隨著時間的流逝,皇太極還不出來,這讓宮裡的不少人都很著急,紛紛守在書房門外。
一天一夜後,憔悴了許多的皇太極推開房門,但他此時的神情似乎很是平靜,絲毫沒有之前的擔憂。
他看到的是自己的正妻哲哲一臉倦容的在門外看著自己。他淡淡一笑,扣住哲哲,帶著他回到寢宮,不一會兒,某些不可描述的聲音傳到宮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