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城段時間內湧入的大量人口也帶來了很大的好處,不管是開墾土地修築城池還是修建軍事堡壘都方便了很多。
現在整個漠南草原的人口已經將近百萬了,可以說整個朝廷都沒有預料到這種情況。
朱由檢在知道這個情況時也是十分驚訝,不是說大明的百姓們對家鄉有極其深厚的感情嗎?怎麼會如此輕易地自發地離開自己的家鄉?這很不正常!
驚訝過後,朱由檢更多的是慶幸,慶幸他有少府。
按照計劃,整個崇禎元年朝廷要在這片草原安置五十萬人口,沒想到現在僅僅才四個月,就已經有一百萬人了。
這已經超過了朝廷的補給能力了。雖然這些百萬民眾並不是難民,不是一無所有,但是他們能帶的東西並不多,其他不易攜帶的東西都被他們給換成了銀子。
在短時間內,漠南草原竟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這些移民需要去購買各種這樣的生活物品,尤其是種植工具糧食等等,甚至就算他們沒有銀子,信達錢莊也願意貸款給他們。
因此這裡突然形成了一個大市場,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這是一個對商人來說的好時機。
而在大明現在最大的商人不是別人,就是朱由檢。少府可沒有忽略這個大好時機,其實在之前沈繼尚就預料到了這個大好機會。
畢竟少府現在可是掌控著大量的糧食以及其他的物資。
少府在漠南移民前就開始囤積了物資,並且按照朱由檢的一些知識,少府物資定的價格並不高,僅僅是略微盈利罷了。
然而之後急劇增加的移民,使得物資的消耗極大,幸好少府還有龐大的運輸隊伍,很快北方多省的物資開始向河套地區快速運輸。
與此同時,北方很多的商人也察覺到了這個情況,也開始運送物資前往漠南,然而,他們可和少府不同,在發現少府準備的物資已經不多,漠南已經缺少物資之後,紛紛開始漲價。
然而他們終究是小看了少府的力量,僅僅用了半個月,漠南的物資就開始極其充盈。這裡的百姓紛紛他們這些趁人之危的商人,轉而購買少府的糧食等物資。
甚至商人們狠心將價格降到和少府信達商行一樣時,樸素的百姓們仍然拋棄了他們,對他們不屑一顧。
無奈之下的眾商人只能將價格再次下降,這才將手中的東西給兜售出去。最後一算,他們最終還是賠本的。
然而他們並不願意放棄這個龐大的機會,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是改頭換面,換了一個身份繼續來到這裡按照信達商行的價格售賣物資,這樣他們至少還是有利潤的。
就是在少府的控制之下,漠南的一百萬移民的生活並沒有受到很大影響,他們的未來充滿希望。
就連官場上的的一些官員對於少府的態度都發生了很大改變,並不只有溫體仁鄭三俊等人是聰明人,很多人都看出來了少府的一些作用。
而也就在這個時候,陝西大規模的民眾自發向河套地區移動的奏本終於抵達了京城。
………
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