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正是朱由檢變革鹽法的目的之一,甚至是最為重要的目的了,自從直到大明的鹽價時,他堅定的認為大明的鹽實在是太貴了,簡直是貴的離譜。
江南市面上,一斤鹽要兩到三錢銀子,而五錢銀子就可以買大米一石了,這意味著什麼?一斤鹽可以換將近七十斤的大米啊,這也太瘋狂了。
而鹽的“出廠價”是多少,灶戶賣給朝廷是400斤鹽換一石大米,朝廷再賣給鹽商是一兩白銀多一點兒一石鹽。
這中間究竟差了多少倍!
這也是為什麼有大量的灶戶將自己的生產出來的鹽賣給那些鹽商,這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這樣的價格朱由檢相信大明必然有大量的白銀沒有食鹽吃,或者是吃的極少極少!
而事實的確是如此,之前朱由檢巡視天下時,他的親身所見更是讓他看清了這一切。
更何況按照這個價格,食鹽絕對是無與倫比的的暴利,這簡直此後世的毒品貿易都掙錢。
然而建立在大明百姓極度痛苦之上、暴利的鹽,最終獲得利潤卻大部分都落到了那些鹽商手中,到朝廷手中的那是一個微乎其微。
因此朱由檢就準備將鹽完全由朝廷經營,想盡一切辦法將鹽商給排擠出去,同時由朝廷完全掌控之後,也開始不斷的降低鹽價,讓大明的百姓能夠吃上鹽。
和後世一樣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也至少比現在要提高還是要有的。
再加上現在的水泥官道幾乎修到了每一個大明縣城,運輸量巨大的四輪馬車不斷普及,佔領草原後大明境內馬匹價格的不斷下降,食鹽的運輸成本快速下降。
這個時候完全可以降低鹽的價格,提高鹽的產量,“薄”利多銷,如此以來,不僅大量的大明百姓能夠吃飯鹽,灶戶們的收入也是增加了許多,大明朝廷的收入甚至並不會因此而減少。
按照朱由檢的計劃,在崇禎四年的年底,大明所有縣的鹽價必須要低於一斤鹽一錢銀子,也就是一百文錢,在五年後,大明的鹽價鹽繼續下降,達到一斤鹽五十文錢。
而這同樣對大明鹽的產量提出了巨大的要求。
因此接下來的幾個月大明的所有鹽場官員壓力都頗大,他們不斷擴充套件鹽場的面積,招收大量踴躍報名的百姓,大規模推廣曬鹽法。
而效果也是極為顯著的,各地的鹽場的產量在八月份就恢復到了大明兩百多年的最高水平。
尤其是在那些貪贓枉法的鹽場官員在當地鹽場當著眾多百姓的面被斬首後,各地鹽場的鹽工們產生了極大的生產熱情。
到了十一月底,大明食鹽的產量節節攀升,目標也順利達到,大明百分之九十九的縣鹽的價格已經降到了一錢銀子一斤鹽的水平,同時還在持續下降。
整個大明到處都是對大明崇禎皇帝的感激之聲,完全可以說是民心歸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