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星!”
“臣在!”
“到五月一日還有四個月時間,稅部要在全國海港口設立市舶司,同時,你李若星要儘快建立一套稅收體系,儘快頒發天下,五月一日正式實行。”
“請皇上放心。”,李若星大為振奮!
“同時朕有一點兒要求,以後徵稅不能按照一艘船收多少,收多少比例的實物稅,從今以後,市舶司收稅的憑藉僅有一條,那就是貨物的價值,貨物的價值越高收的稅就越多。
而且不收實物稅,大明只要白銀黃金。
你明白了嗎?”
“臣明白了!”
…………
朱由檢很滿意,沒有在意有些跪在地上心中五味雜陳的某些大臣,繼續開口布置。
“現在再談談剛剛郭大學士所提的意見。
現在我大明去年西北地區的乾旱雖然沒有崇禎元年那麼嚴重,但是仍然給大明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甚至可以說若是沒有之前我大明從西北向漠南移民的超過兩百萬百姓,西北現在恐怕已經是一片糜爛。
更不用說看今年冬天的情況,今年夏天西北恐怕又是一個乾旱之年,按照欽天監的預估,接下來的十數年恐怕都是如此,甚至乾旱的規模可能還會越來越大。
陝西周圍的布政使司可都是人口眾多,就連移民後的陝西人口同樣眾多。
要怎麼辦?僅僅憑藉那些高產作物就行了嗎?徐光啟你來說說,行嗎?”
徐光啟直接大步踏出,聲音很有說服力,“皇上,新作物雖然產量高,對田地的要求也低,也耐乾旱,但是對於大規模持續長達十數年的乾旱也必然是無能為力的。
不用說十數年了,只要崇禎三年西北的旱情和去年一樣,陝西的糧食產量之前要少三成!”
此言一出,眾人心中皆是一驚,相互看了看皆看向徐光啟,怎會如此,之前我們怎麼一點兒都不知道我大明正在面臨如此巨大的危機?若是如此,當早做應對。
“是啊,現在的情況遠遠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事情還很危險,在可見的未來,我大明是極為缺乏糧食的,缺乏糧食會有什麼後果,諸位愛卿不會不知道吧!
想要解決缺糧的問題,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移民,去無人的地方開墾新的土地。
然而現在北方的漠南已經沒有更多的土地了,更北方的黑龍江,倒是可以循序漸漸,但是那裡天寒地凍,條件實在是太差,也註定了那裡生活不了太多的人口。
遼東倒是很不錯,遼東若是在握大明的手裡,絕對可以安置千萬大明百姓,現在卻是可惜了。
大員的事情就表明這個決策是絕對正確的,現在大員島上已經有將近五十萬大明子民,開墾了數百萬畝土地,大員的土地可是極其肥沃的,幾乎和江南等同,張天麟已經給朕說了,明年大員將會成為大明新的糧倉!
然而大員畢竟土地有限,開墾不了太多土地,僅僅憑藉著一小塊兒的土地根本就解決不了我大明缺糧的問題。
因此必須找一塊新的土地,讓我大明的貧苦、無地的百姓去種植,如此方能解決我大明缺糧食的危機!”
朱由檢的聲音鏗鏘有力,似乎絲毫不給人討價還價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