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的路上溫體仁一共遇到了三支和李自成的那隻修築隊伍,見到的情況都差不多,這樣的結果讓他放心不少,看來過不了多久,從西安到蘭州就暢通無阻了。
此次前往蘭州、西寧對溫體仁來說最重要的還是為了確定甘肅、青海究竟能夠承受多少的災民。
雖說是:子不語怪力亂神,但是現在朝中的一眾重臣們基本上都對兩年前皇上所說的大明將有長達十數年乾旱的論調深信不疑了。
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大明很有可能還會有更大規模的旱災,這可如何是好。
依照溫體仁掌握到的情況,我大明的人數絕對不僅僅是六千餘萬,恐怕要多上不少,甚至一億都不止。
尤其是北方這片土地的人口太多了,一旦發生長時間的乾旱,後果必然十分嚴重。
因此移民就顯得極為迫切,然而問題的關鍵卻是現在的大明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去了。
漠南人口已經不少,大員島也足夠了,至於呂宋還在計劃中,剩下的滿打滿算只有三個地方。
一個是南方的雲南、貴州、廣西這幾個地方,這裡本來就漢人數量減少,勉強算得上是地廣人稀,再加上剛剛進行了改土歸流,朝廷擁有大量的土地。
尤其是在貴州,按照朝廷的計劃,這幾個布政使司在最近幾年要接收不下三百萬大明百姓。
但是西南地區距離遙遠,移民花費甚大,就算朝廷全力支援,三百萬的百姓至少也需要五年的時間,更何況南方其他地方人就不多嗎,那些地方不需要移民嗎?今年的旱情已經到了淮河,看這架勢跨過淮河不需要太久,要知道南方的人可比北方還要多。
因此朝廷定下移民西南的人數是三年一百五十萬百姓,今年最多可以分流五十萬人。
二是西北新設的青海和甘肅,按理說這個地方地廣人稀,能夠接收的百姓數量不少,而且北方百姓依據也相對方便,然而這裡的環境實在是有些惡劣,這裡同樣頗為缺水。
因此這一次溫體仁帶了一批工部官員來確定西北的情況。
二就是北方的庫頁島以及陸地上的黑龍江了。這裡地域面積極其廣大,水源充沛,是一個耕種的好地方,雖然冬天天氣冷,但這問題不大,那裡到處都是森林,不缺燃料,更何況現在煤那麼便宜,用煤取暖應該問題不大。
唯一可惜的是這裡距離建奴太近了,現在孫傳庭手裡已經有大軍三萬餘人,可以對建奴進行防備,可那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現在朝廷在大陸上移民已經是極為冒險了,這和之前朝廷定下穩紮穩打的方針背道而馳,可到了這個時候朝廷也無可奈何,或者說朝廷已經準備好在黑龍江附近和建奴打上一場仗的準備了,只有打勝了才可能真正開始大移民。
這也就導致了孫傳庭那裡根本就接受不了太多的難民。
於是今年的重點就在西北。
………
時間仍然緩緩流逝,一個月後,青海西寧城城內,溫體仁正在看著眾人收集到的資訊。
這些資訊有最近兩百餘年來大明各方面探查出來的,有近一年滿桂派人確認的,有半年前朝廷派專人調查的資訊,還有他這一路上的見聞……
還有最近抵達甘肅的那一批二十萬百姓的安置情況……
這些資訊,加上之前看到過的,現在他已經看過好幾遍了,今天他再次看了一遍。
看完後,溫體仁的臉上露出笑容,沒有問題,沒有問題,西北兩省安置一大批百姓完全不是問題,現在這些地方就足夠了,今年不需要滿桂他們西征了。
經過各方面的總結,溫體仁確信之前朝廷的結論沒有問題,青海安排六十萬人基本上沒有問題,經過他的觀察,僅僅是這青海湖地區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