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一眾港口大量商船在八月一日這一天離開了大明,向各地而去,更多的是前往南洋,準備將貨物售賣給西洋人。北方一眾商人更多的目的還是朝鮮、日本兩國。
商人們快速行動的同時,南北兩京的一眾勳貴也沒有閒著,只是他們的情況卻是有些糟糕,北方勳貴對於海貿以前基本上沒有涉獵,各方面基本沒有什麼準備,只能急急忙忙的尋找商人進行合作,算是有一點兒效果。
南京一眾勳貴則明顯看不上這樣的操作,他們這些南都的勳貴家中都是有和海貿有關的產業,自然是對此不虛,然而只能說是時也命也。
朝廷對沿海地區大清查時損失最嚴重的不是那些商人,而是這些勳貴,這些人對朝廷的政策變化更加敏銳,收到的訊息也更加詳實。
他們在海貿的投入是極大的,南京一眾勳貴每家的投入都超過了五十萬兩白銀在海邊修建了自家的造船廠,準備大幹一場。
可惜這一切都給朝廷做了嫁衣,沒看此次出海的商隊中朝廷少府的商隊規模是最大的嗎?
沒錯,八月初一這一天整個大明所有的商隊加起來也沒有少府船隊的規模大。沒辦法,少府手中的船隻實在是太多了,從那些海盜手裡獲得的船隻、各個家族偷偷藏起來用於走私的船隻、各個家族剛剛建好的船隻。
於是朱由檢大手一揮從可堪一用的船隻中選出四成,大約有將近千艘貨船分配給少府,讓少府此次帶領這一千艘船隻出海經商。
出海的目的地要比那些商人們更多更遠,北邊不僅要去朝鮮、日本,還要到庫頁島。
庫頁島那裡還需要不少的物資,同時那裡已經有大明百姓近八十萬,據孫傳庭所說,他們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動物毛皮,此次出海可以一併帶回。
南邊,此次少府大部分的商隊會南下,目的不僅僅是南洋,他們還講挑選出一批最大的貨船繼續西行。
當得知這個訊息後,很多勳貴內心在滴血,這些船隻中相當一部分都是他們的啊。
他們不是不想從皇帝手中要回這些東西,他們也行動了,可惜的是一點兒效果都沒有,皇帝的理由很充分,很光明正大,他們根本就無力反駁。
也正式因為那次的損傷慘重,第一批出海的商人中並沒有南京勳貴的身影。
現在整個大明最緊缺的就是海船、造船工匠、船工,即便是家大業大如他們,要蒐集到大量的人員船隻還是相當困難的,他們不得不推遲出發的時間,現在加班加點兒的再次進行準備。
同時心理安慰自己,那些人都是在給他們探路的,到時候自己定然可以賺回來。
……
至於那些大明宗親,他們倒是想做,可惜大多數宗親的封地都是內陸的,或許有一些在長江流域,但還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他們這次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一些商賈合作作一次生意。
………
大明京城,朱由檢這個大明皇帝和朝中大多數重臣這個時候都沒有在海貿上投入太多的關注,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一處。
大明又又又又發生大旱災了。
三月,大明的旱情已經有所凸現,當時朝廷已經開始準備各種物資用於賑災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的旱情越來越嚴重,程度越來越深,範圍越來越廣大。
四月,朝廷正式開始賑災,派出一名侍郎級別的欽差大臣總督賑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