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後,眾人不得不離開了水泥官道,回到土路上,速度也不得不降低了下來。
第二日上午朱由檢再次看到了修繕道路的大量百姓,朱由檢認真觀察了一番這些百姓,直到確認這些百姓的確是面色紅潤,並沒有那種面黃肌瘦的瘦弱樣子,朱由檢這才放下了心中的擔憂。
其實朱由檢並不用如此擔憂,現在至少大明的紅薯和土豆這些新糧食數量是不缺的,價格也不貴,讓給修路的百姓吃飽問題根本不大,那些負責修路的官員還不至於剋扣這些銀子。
在前往錦州城的路上,朱由檢觀察著周圍的環境,他的臉上一直都掛著笑容,沒錯,他真的很高興!
自從出了山海關,朱由檢就看到了在這水泥路兩側有著數量不少的村落,還有這大量開墾出來的土地,土地上也種植這新的作物—玉米,道路兩側都是一人多高的玉米,這樣的場景是多麼的令人愉快啊!
朱由檢彷彿已經聽到了不久後這裡的百姓收穫的歡聲笑語,他自然而然就高興起來了。
在他上一次來到這裡時,山海關外到寧遠之間那裡有這些村落,那個時候根本就是百里無人煙,一片荒蕪,實在是太過悽慘。
現在看這樣的情況,似乎是好了不少,看來現在不管是這些百姓還是袁可立等大明遼東官員都相信至少這遼西走廊極為安全了。
至於這些玉米,這正是今年工部尚書徐光啟最重要的任務,雖然大明已經有了紅薯、土豆這樣的高產作物,但是玉米朱由檢還是不願意放過。
玉米絕對也算是高產作物,而且這玉米儲存時間極長,可以作為主食,對於土地的要求也並不高,將它推廣開來對大明還是有著眾多的好處。
於是現在的遼東也種植開了糧食。
這一切都預示著這裡的情況正在快速變好,僅僅不到一月的時間現在就取得了這樣的成就,頗為不錯了。
然而朱由檢敏銳的發現出了山海關,商隊的數量直接減少了三成,這不對勁,很不對勁!
下午,大軍經過了寧遠城,來到了錦州城外,此時遼東的一眾將軍大多數已經來到了這裡迎接朱由檢。
眾人進入城中,朱由檢一愣,這大街上似乎有些繁華啊,竟然有著不少的商戶在售賣這東西,朱由檢的目光並沒有停留太久,就踏入了薊遼總督府。
坐在主位上的朱由檢看著袁可立、毛文龍、曹文詔、洪承疇、王廷臣、白廣恩等一眾遼東官員。
袁可立首先向朱由檢彙報這近一年來遼東的情況。
“皇上離開遼東已經有十個多月了,按照皇上離開前的指揮,臣以及眾位將軍對遼東軍隊再次進行整頓。
不計算孫國禎總兵的五萬北方水師,現在的遼東有精銳軍隊七萬人!
山海關、寧遠、廣寧因處於大後方,僅各有兵五千,錦州有兵一萬,盤錦城有兵兩萬,遼東半島有兵兩萬五千!
雖然現在軍隊的數量有些少,但是戰鬥力卻有了極大的提高,比一年前同樣有著極強的提升。
眾位將軍一刻都不敢放鬆對士兵的訓練,再加上現在朝廷的軍餉發放及時,之前對建奴又取得了大勝,將士們計程車氣極為高昂,訓練也頗為刻苦。現在臣敢保證,這七萬軍隊絕對是大明中的精銳。
現在我遼東有紅夷大炮多達兩百門,新式虎蹲炮更是達到了一千門,新式火槍有兩萬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