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朝廷收復河套的訊息傳過來時就有膽大的百姓偷偷向河套地區跑,跟何況之後朝廷竟然鼓勵百姓們去河套,還給利息極低的貸款,朝廷還分地種,地租僅僅兩成。
這裡畢竟距離河套太近了,他們都清楚河套的土地情況究竟如何。
於是這裡得到百姓幾乎都瘋了,大家都是拖家帶口的前往河套。有的甚至一整個村子都走了,原本諾大的村中可能僅僅一兩個月以後就只剩下了村中的一家或兩家地主。
百姓們的土地大部分被朝廷低價買下,而後又租給還願意留在延安卻又沒有地的百姓去種。
大量的百姓離開後,那些地主們真的傻眼了,沒有人了,自然也就沒有人再願意做他們的佃戶了,留下的百姓中除了自耕農都給朝廷種地了,朝廷只要兩成地租。
沒有了佃戶,地主家中的數百上千畝土地自然也沒有人種,你總不能讓地主自己去種吧。
沒人種也不能讓它們荒啊,要知道土地一旦荒蕪幾年,之後幾乎就是一塊兒生地了,再開墾難度極大。
沒有辦法的地主們只能去降低田租,然而他們以前是什麼樣子這裡的百姓們可是清清楚楚,完全可以說是惡貫滿盈,以前是被逼無奈,為了生存只能種他們的地,忍受著六成乃至於七成的地租。
現在即便是地主們只收一成租,仍然沒有人願意種他們的地。
於是地主們是真的哭了,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將土地賣給朝廷,可是到了這個時候,延安府的土地就是白菜價,完全是沒人要,朝廷給的價格自然是按照市場價,自然不會欺負他們的。
地主們雖然不願意看到自家祖輩辛辛苦苦掙到的土地就這樣被賤賣掉,但是心中再不願意又能如何,只能心如刀割的將自家的土地買掉,以前十兩紋銀左右的一畝上等田地,現在僅僅是一兩銀子。
這還是上等田,中等僅僅是五百文一畝,至於那些下等田,延安府的百姓已經完全看不上了,你就算是白送很多人都看不上了。
這樣的價格百姓們完全承受的起,一部分地主的土地被一些百姓購買,延安府出現了大量的自耕農。
失去土地的地主們一部分離開了這裡,帶上他們祖祖輩輩“積攢”下來的財富,踏上了南下的路,他們去南邊的西安附近買田地重新當上地主。
還有一部分眼光敏銳的地主趁著在陝西修建的四通八達的水泥大道踏上了經商之路。
發生了這樣巨大的變化,這個時候的人是難以理解的,他們真的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發生。
當外人初入延安府時,會感到極大的不適應。這裡和其他的地方真的有極大的差距。
而且不僅僅是這裡,陝北的延安府、慶陽府、榆林府、寧夏府(延綏鎮已經取消設立榆林府,寧夏鎮已經改為寧夏府)。
朱由檢還感受到的是他進入延安府後就發現,這裡的水泥路修建的四通八達,它甚至通到了延安府的這十六座縣城,這絕對算得上是大明第一了。
在明白了這裡發生的一切時,朱由檢心中頗為高興,陝北這四府之地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僅僅是對這裡進行了移民,竟然能夠讓這裡的眾多地主們主動撤退。
這甚至可以隨哦是革命性的變革,這樣的結果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而得知這一切的劉宗周就不太高興了,他向朱由檢上書道:“皇上,現在這延安府中計程車紳都已經過來了,這樣的情況恐怕不是一個好結果。
士紳的離開必然會讓這延安府文教不興,豈不是沒有了聖人的教誨,臣認為應當禁止士紳離開延安府。”
此話一出朱由檢那是目瞪口呆,還能這樣操作?原本他見劉宗周開口,就已經做好了劉宗周為這些士紳求情,說自己這個皇帝苛待士紳的準備。沒想到啊,萬萬沒想到,他竟然會這麼想,這也太狠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