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臺灣一眾將士正在熱熱鬧鬧的慶祝著他們此次取得大勝之際,大陸之上卻是格外的忙碌忙碌中,尤其是禮部、吏部等一眾官員尤其是如此。
自從千年來最大規模的科舉考試結束已經有半個多月了,一眾官員的忙碌歲月一點兒都沒有減少,反而是越來越忙了。
數十萬份試卷的評分實在是一個艱難的任務,更何況現在按照朝廷的要求,每一份試卷都要經過三人以上的評閱才能確定最終的成績。
而且這三人還必須有一人出自禮部,一人出自都察院,一人出自大理寺,朝廷要求三個不同部門的官員還是為了確保評閱的相對公平。
同時朝廷還表示在試卷評閱完畢後,朝廷還會派出專門的人員來對這些試卷進行抽查。
就在閱卷官員們批閱試卷的封閉住宅旁邊的小院中就住著來自京城的抽查人員,這些人中還有人來自錦衣衛、東廠,甚至還有人還出自五軍都督府。
他們就等著一眾官員批閱試卷完畢後,就抽出一部分在重新進行檢查,甚至是重新批閱,若是相差甚大,恐怕是要出大事的。
現在天下最少也著數十萬雙眼睛正盯著這件大事呢,誰敢在上面動手腳,恐怕天下士子真的會把把他們給整死。
對於閱卷官而言,其他人都還好,關鍵是那個五軍都督府的人,在他們看來這個來自五軍都督府的人就是一個丘八,一個丘八那裡有資格批閱天下士子的試卷,甚至還要檢查我等卷子批閱的是否公正,這簡直是斯文掃地,奇恥大辱!
可是在皇帝的強硬要求下,內閣、六部一眾官員的支援下,這件事也就這麼確定了。
雖然地方上的很多讀書人心中對此也頗為不滿,但是他們心中也不得不承認,朝廷進行這樣的安排也是為了公正,公正!這一切都是為了杜絕作弊行為。
要知道這一場考試因為涉及的人數眾多。這之中參與批閱的官員數量也是極多,這和以前的情況完全不同,人數如此多必然就更加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舞弊現象。畢竟人心難測,朝廷為了杜絕這一種情況的出現,自然也是做出了很多的準備。
在閱卷工作開始僅僅數天時間,朝廷的邸報上就詳細的描述了這次朝廷的種種應對措施,甚至當今聖上朱由檢還要求天下閱卷官員恪守本心,公平閱卷。
因此,總體而言此次閱卷工作朝廷已經盡了很大的努力去保證公平,至於最後的結果能不能保證最後的公平,那位只能是盡人事知天命了。
……
而就在閱卷工作進行的過程中,五軍都督府也極為忙碌,之前朱由檢在決定對全國衛所整頓是就下了命令重啟縣尉、府尉等官職,而且還全部由有功士兵擔任,負責訓練即將分給各個城池計程車兵,同時也是為了鎮壓地方上一些和朝廷漸行漸遠的人心。
到了一月底,所有的人員已經選拔完畢,經過了兩個多月時間,五軍都督府在全國計程車兵中挑選出了兩千餘人符合件計程車兵。
這些士兵之中有單純是想要離開軍隊的有功士兵,有些在之前的戰爭中立下大功而受了重傷不得不離開軍隊回到家鄉計程車兵,有立下大功但因為年紀較大不得不離開軍隊計程車兵。
而且說是士兵其實也不僅僅是普通士兵,他們都是曾經為大明立下過汗馬功勞的,立下功勞的他們大多數都是接受了朝廷的賞賜,他們之前在軍隊中擔任過軍官的,普普通通的小兵這裡真的很少見。
現在經過五軍都督府一眾官員的迫切努力,再加上長時間的挑選,總數達到兩千三百餘人的他們被帶到了京城,這些人不僅僅能力出眾,同時其品德都是相當不錯的。甚至五軍都督府選人的參考條件中,品德佔據了最重要的一個條件。
這個要求就是當初內閣、六部官員支援朱由檢時所體出的要求,朱由檢自然就答應了,更何況,朱由檢自己也是希望能有這樣的要求,於是當時他也就順水推舟的答應了。
當他們的到朝廷的“邀請”時,這些人中他們大多數人過的並不怎麼樣,他們大多數人都在離開了他們曾經叱吒風雲的戰場,回到家鄉,成為了普普通通的農民,甚至有不少人淪落到鄉下地主的佃戶。
因此當朝廷的“邀請”送到他們手中時,他們都是激動的,朝廷還沒有忘了他們!他們迫不及待的收拾一番就跟著朝廷的人來到了京城。
來到京城後他們被安置在了原京營大營中,竟然再次開始接受朝廷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