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看著在這大政殿發生的一切沒有表現出一點兒著急,他很早就知道這一切一定回出現,甚至是在他帶領大軍回到盛京城時他心裡已經有所準備了。
雖然他有所預料,也曾經苦思冥想,但是他至今仍然沒有想過什麼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當今天發生這件事的時候,他就明白今天將會宣告自己從繼承汗位以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用來收攏的權力都將徹底消失,而自己卻只能對此無能為力,只能看著這一切的發生。
畢竟這一切都是本汗自己造成的。
皇太極很清楚,大金大汗的權力並不僅僅來源自上一代大汗,更多的還是來自於戰爭,大金的大汗必須能夠帶領他們贏的戰爭,贏得女人、財富、奴隸!
這一點對於女真這個漁獵民族而言就更是將這一點表現的淋漓盡致。
這也是之前皇太極的自信,他對於自己的軍事才能是極為自信的,因此在繼承汗位不久,皇太極就開始想盡各種辦法來增加自己的權力。
初始階段並沒有受到太大的阻力,可謂是順風順水,當然皇太極也清楚,這是建立在那時候他幾乎百戰百勝的基礎之上的。
然而自從明國的那個叫朱由檢的小皇帝登基以來,情況就徹底變了,先是準備良久的河套之戰無疾而終,現在的遼東之戰更是功敗垂成,甚至是損失慘重,直接動搖了大金的根基。
可以說從此以後大金只能處於守勢,再也不復昔日的赫赫兇威。
在皇太極看來這場戰爭幾乎和明國的土木堡之變造成的影響差不多了!
而沒有了戰功,大金的那些雄心勃勃的宗室們還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為這麼忍讓嗎?皇太極敢保證,絕對不會的,自己的兄弟自己還不瞭解嗎?
還有代善,這位父汗的次子(還活著兒子中年紀最大的,長子褚英已死)之前就是因為相信本汗的能力以及他兒子嶽託的勸告才支援自己的,以後他還會支援自己嗎?恐怕不會了,自己的兄弟自己還不瞭解嗎?
甚至是一向支援英明神武的自己的嶽託恐怕也必然會對自己的眼光產生懷疑!
自己的權勢擴張之路將徹底停歇!
………
然而現場之中皇太極沒有什麼反應,不代表支援他的一眾官員沒有反應,也能保持這樣的淡定。
以楊古利、達海、勞薩為首的皇太極的支持者可謂是據理力爭、針鋒相對,然而地方人多勢眾,他們漸漸落入下風。
皇太極看著一旁神色很是掙扎的嶽託以及一動不動的代善,心中不由得發出呵呵冷笑,事情果然和本汗所想的差不多。
激烈的爭論整整持續了一天,甚至延續到了第二天上午,才因為一直保持沉默的皇太極主動認錯才終於結束了爭論。
然而接下來的事情仍然是十分艱難,勝利的一方要求縮減皇太極的權力。
皇太極一方是寸步不讓,另外一方是步步緊逼。一直到當天晚上,雙方勉強才達成一個可以接受的結果:
皇太極這兩年來收攏的權力果然全部沒了,大金以後將設立三位副汗,分別是代善、阿敏和莽古爾泰,大政殿改為議政殿,以後的大事小事均有大汗皇太極和三位副汗共同商議!
事情算是就這樣定下來了,皇太極雖然心裡已經有了準備,但是他還是難以接受這個結果,相比於遼東之戰的失敗,內政上遇到的挫折更是對他打擊巨大。
皇太極直接重病臥床,於是他就乾脆趁此機會躲了起來,誰也不見,對於因為四汗議政格局的形成的影響,以及他們在其他地方進行的方方面面的變動,他全部冷眼旁觀,不管不問。
整個人都彷彿充滿了頹廢,似乎是喪失了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