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將第一件事說完後喝了一口茶,之後就看向此時一臉呆滯的眾人。
這,這該如何是好?眾人此時心中都是百轉回腸,很不是滋味。
說實話,朱由檢今天要做的事情的確給他們產生了很大的衝擊,皇上您的動作也太大了吧。
皇上您決定對全國的吏治問題動手才過去多久啊,您可是直接在全國掀起了軒然大波,現在事情還遠遠沒有結束,地方上的衝突仍然在加劇之時,皇上您再進行如此的大動作合適嗎?
雖然那些士子對於軍隊的變動並不怎麼在意,可是那些利益受損的世襲軍官們會不會直接動手?他們在面對丟命的情況下就真的不會鋌而走險?
這恐怕是很有可能啊!
孫承宗第一個出聲了,對於他來說,他早就看不慣所謂的衛所制了,它的確是倒了該變的時候了,現在既然皇上有決心要變,那就變吧。
但是…
“皇上,若是僅對北方諸衛所動手,在朝廷的鎮壓下,北方大機率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在沒有軍隊威懾的情況下,南方的衛所恐怕會引起動盪啊!那些世襲軍官豈會等死?
在生死之間,他們恐怕真的會動手啊!他們真的鋌而走險,西南的改土歸流恐怕要付之東流了!
臣認為不如等朝廷計劃詳實以後,再進行動手?”
“哈哈哈哈!孫大人多慮了!崇禎元年,皇上已經對九邊的數十上百衛所整頓、並取消衛所,甚至還處死了數百個世襲軍官,天下有衛所敢動嗎?沒有,一個都沒有!
那現在朝廷對北方諸衛所動手時,南方敢動嗎?恐怕也不敢吧!
即便他們敢,那麼他們手下的軍戶們願意嗎?他們被這些蛀蟲們欺壓了多久?他們恐怕早就對這些人恨之入骨,現在朝廷站出來要為他們做主時,軍戶們會支援那些蛀蟲嗎?
據臣估計他們恐怕就直接被軍戶們給逮捕送給朝廷,以報此大仇。”,兵部尚書李邦華如此表示!
作為兵部尚書,同時也和軍隊打交道十數年之久的李邦華對於大明的衛所情況可謂是一清二楚,他們早已經是腐爛不堪,那裡有膽子反對朝廷?
李邦華根本就不等其他人的回應,他也就是僅僅停了一會兒,以後就又開口了。
“臣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地方守備的問題必須得到解決,在撤銷衛所後地方上的守備就成了很大的問題,朝廷對於此事一定要重視,不然地方上恐怕會真的不穩。”
被李邦華反駁的孫承宗有些發愣,捫心自問,李邦華說的有道理嗎?
他也沒有生氣,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說道:“臣之前考慮不周,請皇上責罰!”
“無礙,諸位愛卿都是為了我大明建言獻策,我們就是要取長補短,如此方可興我大明!”
“吾皇聖明!”
“朕也覺得李愛卿所言甚是有理,不知李愛卿對於此事有何想法?現在不妨說來讓大家聽聽。”
李邦華也沒有推辭,“皇上,既然現在要取消諸多衛所,但是衛所在我大明實行了兩百五十年之久,其中固然有很多的不堪一用的人,但是也必然有不少軍事人才,臣認為不能將他們忽略,應到將他們用在合適的地方。不然就是大大的浪費,絕對不可取。
臣認為不如對諸衛所計程車兵進行考核,合格的繼續留在軍隊,不合格的就老老實實種田。
如此一來一省至少能得數千精銳之士,有次數千精銳之士,朝廷再對進行其他的軍隊變動豈不是大大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