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立極等一眾朝廷重臣呆呆的看著下方所發生的這一切,怎麼會這樣呢?
不過在場中人都是極其聰明的人,在心情稍微平靜,仔細的觀察下方正在爭吵的眾人後,他們也都想明白了事情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已經想通了。
說到底還是朝廷的決策讓這些讀書人內部產生了巨大的分裂!
對於反對者而言,他們有著更大的影響力,更大的名聲,更多的錢財,但是他們相對於支持者而言他們還有一個巨大的劣勢,那就是他們人數太少了!
天下至少有八成的讀書人是支援朝廷剛剛出臺的政策,或者說是絕對的支援皇帝,這樣的人數甚至還要超過九成!
畢竟有希望獲得進士功名的讀書人實在是太少了。
於是也就發生了承天門外的這一幕,甚至站在高處的他們還能看到此時還有大量計程車子向著邊趕來,加入對阮大鋮等人的聲討中。
想通了這一點的眾人看著下方數千人大罵戰的情形,他們不由得想起了一直十分鎮定的皇上,他們的表情十分複雜。
難道這一切也還在皇上地意料之中嗎?這位太不可思議了!
不過現在想想恐怕真的是這樣,不然的話當初皇上也不會這麼急切,一次對朝廷進行如此大的變革。
這根本就不像皇上那謹小慎微?恨不得將一切都掌握在手中的性格。畢竟一次改這麼多,所引起的反對力量恐怕會很大。
當初黃立極等人還勸過皇上,希望皇上能夠一步一步的來,比如先設立十品官,其他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如此一來朝野的反對聲也能小上很多。
可是皇上卻不為所動,仍然強硬的要求推行這麼多的變革,這實在是令人驚訝。
而現在看來,還是他們小看了皇上的智慧,咱們這個皇上還是那個有著大智慧的皇上啊!
現在士子內部產生了巨大的分裂,尤其是對於科舉變革的支持者遠遠多於反對者,如此一來那些反對者基本上不可能鬧出太大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這種情況的出現並不需要朝廷採取強制措施來驅散那些反對計程車子。
僅僅是讀書人自己就將這些反對的聲音給壓制住了,這絕對是讓黃立極等人極其興奮的,自己這些人不用揹負這樣巨大的惡名了。
更可怕的是因為科舉的變動必然將吸引天下士子的巨大多數目光,這就使得皇上對於朝廷機構的變革隱於黑暗之中,當這些人再次回過神來,想到這一切時,一切都將早已安排妥當,到了那時,他們即便是再懊悔也將無能為力了!
如此一來,皇上定下的所有計劃幾乎都將要成功,這簡直重新整理了他們這數十年的見識,這一次真是開眼了,果然是一環套著一環,非大智慧者,恐不能為也!
此時的他們心中只剩下了對現在大明這個年輕皇上的驚歎和信服。
即便是早早知道會有士子站出來阻止這些暴民的田爾耕,當他真正見到這一幕的時候同樣是極其震驚的。
他真的沒有想到這些秀才們竟然如此的膽大,他其實已經準備好動用錦衣衛來強制抓捕這一千人了,現在看來,恐怕是用不上了。
………
而就在城門上眾位大臣們浮想聯翩時,下面雙方的衝突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