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他大大鬆了一口氣,這種情況還好,至少能夠養活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了,不至於再讓家中的妻子再來和自己爭吵了,想到家中的妻子,王嘉胤不由得打了個哆嗦。
到了工地的第二天早上,還不到辰時就被官吏的軍士、官吏給叫醒,原本還有的些許不滿不過在聞到飯食的香味後就徹底消失了。
眾人排起了長隊,看到手中的一個熱騰騰的窩窩頭,一碗不算很稀的稀飯,他們再也忍不住胃中的飢餓,拿起手中的窩窩頭就塞進嘴裡,就連王嘉胤也沒有忍住。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裡的飯食會這麼好,原本眾人以為僅僅是一碗稀飯就不錯了,大家又不是沒有服過徭役。
之後就開始上工了,吃的半飽的眾人很是興奮,畢竟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已經有幾個月沒吃過這麼飽的了,大多數人都儘自己的全力來幹活。
他們一方面擔心朝廷因為他們不幹活把他們的飯食水平下降,要是連窩窩頭都沒有了那就是禍事了,另一方面朝廷的政策,若是發現有人三次不老老實實的幹活,就會被踢出出去,朝廷不管他們了。
再加上這些水利工程都和他們息息相關,誰都希望明年能夠風調雨順,至少也能夠給土地澆上水。
尤其是中午和晚上都是兩個窩窩頭,他們一天竟然能夠吃三頓飯!這以前可都是那些地主老爺才能吃的啊。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是他們一輩子第一次一天吃三頓飯。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有人都非常努力的幹活,水利工程的進度十分迅速。
對於參加此次工程的百姓而言,這次的旱災以及之後的以工代賑和他們之前遇到的情況是完全不同的。
這次的賑災充滿了朝廷的身影,他們這一輩子所經歷過的災害不是一次兩次了,像這樣幾乎沒有百姓被餓死,至少他們沒有看到拋屍的場景。
而且也沒有色厲內茬的官吏,所有人似乎都很是和藹。尤其是每天的吃飯時間更是所有人最快樂的時刻。
僅僅半個月的時間,王嘉胤就將心中一個多月前那一瞬間心血來潮的想法給徹底放在腦後,依照現在的情況來看,自己再有這樣的想法絕對是送死。
而就在他剛剛放下這種想法時,朝廷又將他們給調去修路了,據說是要從膚施修到河套的歸化城,還要從膚施修到西安。
作為這之中見多識廣的王嘉胤得到朝廷要進行如此巨大工程時也是心驚肉跳。如此龐大的工程究竟要花費多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啊,他當年作逃兵很大機率就是因為朝廷欠九邊的餉銀,當兵沒有任何的好處。
可想而知,朝廷究竟有多麼的缺錢,現在卻要維修如此龐大規模的路,朝廷不會是瘋了吧!要知道在修路的同時還要如此大規模的賑災。
在抵達工地的第二天,就有大規模的難民運來了大量的所謂水泥,聽附近的官吏說,這裡要修建什麼水泥路!
之後,王嘉胤算是徹底見到了水泥這東西的神奇效果,並不用花費太大的力氣就修建成了如此堅硬的道路,簡直是開眼了。
不僅僅是他,所有參與這項工程的難民,都是呆呆的看著他們剛修完才七天的路就已經如此的堅硬,自己狠狠的踩上一腳,竟然不會留下任何的痕跡,這簡直就是神蹟。
有了這樣的神蹟,原本還有一些歪心思的人不由得老老實實起來,就連王嘉胤也與以前不一樣了。
以前的他是得過且過,至於未來究竟如何他是不關心的,甚至心中還有那麼一點兒不切實際的想法,但是現在看到了這條他們修過去寬達三丈的道路,他極其勤快的在難民之中表現自己的才能。
他看出來了,若是朝廷能將這樣的道路修建到全國各地,那麼憑藉著如此發達的道路,官軍的行動速度會大大加快,要平定各地所謂的造反恐怕會容易很多。
王嘉胤果然是有那麼一些才能的,在他的刻意表現以及自己的近百個小兄弟的配合之下,很快他就被注意到了,很快他就成為他這一支修路隊的一個負責人,算是一個小吏,每天的飯更好,每隔半個月發放的糧食也更多。
在良好的飯食下這一隻修路的隊伍精神飽滿,在水泥的加持之下,這條道路修建的速度很快。
不僅僅是這裡,在大明的很多地方都發生這這樣的情形,似乎整個大明北方都成了一座大工地。
防採集,自動載入失敗,點選手動載入,不支援閱讀模式!
禁止轉碼、禁止閱讀模式,下面內容隱藏,請退出閱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