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些流言風波的越傳越廣,大明朝廷的不少高官們都有了一些壓力,有些官員甚至開始對鄭三俊產生不滿。
說實話,這樣的情形似曾相識。
然而一個新的流言卻突兀的出現,並且傳播速度極快,更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它很快就壓過了鄭三俊之事。
這個新的訊息是督察院左都御史鄭崇檢彈劾秦王朱存樞大肆搶奪百姓土地,數量達到五千頃之多,甚至在秦王的逼迫下,有數百無辜的百姓慘死,兩萬餘人淪為秦王的佃戶。
其實這個訊息剛出來之時僅僅是小範圍的訊息,但是某些人聽到後,彷彿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經過一些特殊渠道查證,發現確有其事,一時間,他們欣喜若狂,他們這是要翻身了,看朝廷如何應對這自相矛盾的兩件事?難道親王犯法無罪乎?
很快這個訊息經過一番資訊加工,在他們的推動下開始快速傳播,鄭三俊用一條人命來誣陷小吏們,來取他們的性命。卻對手上沾染了數百條人命的秦王不管不顧,彷彿是全都不知道存在此事。
........
鄭崇檢鄭大人大公無私,而鄭三俊此人卑鄙無恥,誤導聖聽。
.......
在他們的推動下,秦王之事引起了更大的風波,遠遠超出了這些推動者的預想。
不管是官員、讀書人、百姓們都對大明的藩王們沒有絲毫的好感。現在這樣的訊息一經傳出,立馬就引起了軒然大波,數百條人命啊。
當秦王之事以極快的速度傳遍京城時,朱由檢正在武英殿聽著田爾耕的彙報。田爾耕一臉傾佩的給朱由檢介紹此次秦王事的傳播。
田爾耕對皇上佩服的簡直五體投地,尤其是他親自處理的這件事,皇上隨手間翻雲覆雨,也不知道如此年輕的皇帝是怎麼做到對人心如此瞭解。
這件事情最初是朱由檢給田爾耕提點,田爾耕一手操作的。朱由檢對現在的情況很是滿意,田爾耕做的相當不錯,看來他的能力還是有的。
現在就等著事情的發酵了,到時候的場面朱由檢很樂意看到。
更關鍵的是很多百姓感同身受。尤其是河南、山東、陝西、山西、湖廣等省的百姓們,他們已經被這些藩王給欺負太久了,現在彷彿一夜之間心中的憤怒爆發出來了。
沒辦法,謠言這東西的傳播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凡是知道這些事的老百姓們,都更為賣力的將這件事傳遞給他人。
這件事在讀書人中間引起的反應更大,那些還沒有進入官場的讀書人,多數還保持著一個嫉惡如仇、純真的心。得知此事後,簡直是義憤填膺。
他們在同伴之間宣揚,呼朋喚友在尋芳樓大聲斥責,甚至在一些官員的府邸外請求官員為大名百姓做主!
朱由檢相信,這次自己一定可以取得一個好結果,兩件事情的推進、處理都不會耽擱,接下來就是看好戲了。
一時間,整個大明彷彿都動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