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有些疑惑,張天麟擔任開封府知府也不過一年罷了,就算他表現的很好,按照常理來說不應該現在就提拔吧,至少也要三年吧。
周應秋很清楚,皇上早在半個多月前已經透過吏部通知張天麟回京一趟,以回京述職的名義,現在的張天麟已經到京城了,可惜皇帝一直沒有反應,似乎忘了張天麟。
原本週應秋還沒有想那麼多,但是現在看來皇帝是有意將張天麟送到臺灣府,只是這一處荒島,島上又沒有多少民眾,去那裡作什麼,管理土人嗎?
對於張天麟來說恐怕算得上是貶官了吧,皇帝到底是怎麼樣的?
就算是按照皇帝的意思去移民,可移民的死亡率實在是太高了。明初的山西大移民和江西大移民到底中間死了多少人,恐怕已經沒有資料了。可是花了多少錢,還是有記錄的,反正現在的大明是沒有那麼多的銀子。
不過這到底算是升官還是貶官還要看皇帝的意圖了,若是皇帝對著島嶼很是重視的話,願意那內帑的銀子去移民的話,這恐怕還真的是一個好機會啊。
不過這些內心的想法並不妨礙他按照皇帝的心意來舉薦張天麟。
大臣們此時都有些沉默,他們也明白這位張天麟和皇帝的關係恐怕非比尋常。
略微沉寂了一會兒,眾人紛紛表示贊成,畢竟只是一個遠離大陸的島嶼罷了,還引起不了朝堂大佬們的重視!
“既然如此,那就由張天麟擔任臺灣府知府。
據朕所知,西人現在都是用火器的,我大明的火器略有不如,他們現在基本上已經是全火器的部隊了,因此朕認為臺灣都司都指揮使必須精通火器!諸位愛卿有何看法?”
精通火器,這就限制了太多的將領,眾人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去選誰,大明多數的將領都在遼東,現在也不能因為一個小島就將遼東的將領調過去吧!
這時徐光啟眼前一亮,“皇上,臣舉薦孫元化將軍,孫將軍的本領在寧遠大戰時已經得到證明,現在孫將軍正好就在京城,可以直接趕往臺灣府。
臣相信以孫將軍的能力,和鄭將軍相互配合自然能早日驅逐紅毛人。”
提到孫元化,眾人不由得眼前一亮,的確這位孫將軍的才能是足夠的,況且皇帝對此人也非常重視。
見沒有人反對,朱由檢也就順水推舟的安排孫元化擔任都指揮使。
“諸位愛卿,鄭芝龍此次獻土有功,朝廷當重傷,王承恩,傳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鹹有鄭氏芝龍,率領船隊千艘,人員萬餘,多次大財西人,揚我大明天威於西人。
……
收回方圓數百里之大島,並獻於朝廷,於國有功,當賞!
現冊封鄭芝龍為安海伯,為東海水師指揮使,劉香為副指揮使。東海水師駐地為泉州。
……
望其能夠再立新功,為國效力,早日收回全島,趕走西人!
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