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夥人中所領隊的是王承恩心腹的兩位太監,一位是在銀作局、和兵仗局待了十餘年的馬立志,這位馬公公對各種,這位馬公公對各種首飾和火器有著較大的瞭解,他主要負責找人。
一位是在惜薪司待了十餘年的高桂芳,對商業方面有著較多的經驗,並且擅長管理。
所以朱由檢就派遣了這兩位作為領隊,來給自己挑選一些人才和書籍。
這其實是朱由檢不知道,大名鼎鼎的湯若望已經在北京待了四年了。不然的話那裡還需要這麼麻煩!
由於語言不通,這支隊伍在南京還找到了一位小弗朗基人,用他作為翻譯,這位這位小弗朗基人是一名傳教士,已經在大明待了七年左右了!聽說這支隊伍是為大明的親王殿下服務的,他動心了。
他這些年在大明的傳道並不順利,因為是萬曆四十四年的南京教案,他們的力量收到了很大的打擊。也讓他們明白了朝廷的力量,這裡和歐洲不同。他的漢名叫鄧玉函。
他要抓住自己的機會,那位和自己一同過來的湯若望現在在北京也沒有取得什麼效果,而自己馬上就能接觸到大明皇帝的弟弟了!一定能更快的傳播天主,上帝保佑!
他已經和那位高公公說好了,只要自己幫他們作成事,他們就把自己介紹給皇帝的弟弟。
他們抵達濠境已經兩日了,鄧玉函對這裡很熟悉,他在這裡學習中國文化一年。
他帶著那兩位負責人已經在濠境轉了一圈。他在得知他們的目的後,已經在濠境找到了八人,這些人有兩個人是懂得造玻璃的,其餘六人都是懂得造槍造炮的,今日是自己把他們介紹給那兩位親王身邊的進侍的時間。
帶著這幾位同胞進入房間,鄧玉函充當翻譯,雙方之間進行了簡單的交流,甚至這幾位小弗朗基人還帶來了一些樣品。
馬立志是見過西洋人帶過來的玻璃鏡的,眼前這個比十年前見到的明顯更大、更亮,點點頭道:“這兩位我們是很滿意的,月奉二十兩白銀以上。”那兩名小弗朗基人很滿意!雙方談妥。
那幾位製造槍炮的小弗朗基人拿出來的是燧發槍,高桂芳跟震驚,他從來沒有見過這種槍,現在大明用的都是火繩槍。
見到高桂芳驚訝的樣子,這幾人明顯很高興,這可是他們壓箱底的好東西,燧發槍已經研發出來將近一個世紀了,在歐洲很多國家都裝備了這項技術。
但是仍然是一種很先進的技術,至少大明是沒有的。
他們幾人原本是葡萄牙人,能製造火器的工人,但是葡萄牙已經被西班牙吞併了,他們地位太低,被一些西班牙人誣陷了,他們在友人的幫助下在去年逃到了富裕的東方。
但是他們過的並不好,這裡沒人需要他們。他們帶過來的金幣快花完了,現在終於有人開找他們了,據說還是塞里斯人皇帝的弟弟的侍衛!他們就拿出來了自己所儲存的一把燧發槍。
這把槍也是偷偷從歐洲帶過來的,他們會做,但是在濠境並沒有那個條件讓他們製造,所以他們很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