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心事重重地回到信王府,匆匆用過晚膳,向周王妃要了一份府上的賬本,將隨從們都下去,獨自一人走向書房,點上蠟燭,拿出紙筆、研墨。坐在那裡緩緩思索。
今日的經歷著實是有點兒多,需要仔細分析一番。也要為天啟七年八月二十四日好好準備。
孤這一登基就是天坑不斷來臨,明末陝西大起義之王二起義將在天啟七年七月拉開序幕,敲響大明的喪鐘。而建奴也將在崇禎二年十月入關,橫掃京師周圍,時隔一百餘年,再次有敵人兵臨北京城,大明直接威嚴掃地,軍民死傷慘重,損失難以估量。
建奴卻實力大增,特別是大大打擊了大明的軍民士氣。助長了建奴的野心。要想維持住北直隸的基本穩定,遏制建奴發展。孤現在滿打滿算也就只有三年時間了!時不我待啊!
……………………………………………
今天的經歷確實收穫多多。天啟皇帝和自己的關係可是真的好,傳言不虛,而且其相當聰慧,若不是其登基太早,沒有接受過帝王教育,以至於執政初期大肆提拔東林黨。
東林黨的表現著實令人失望,天啟醒悟過來後,又果斷重用魏忠賢打壓東林黨,經過三年的打擊,天啟已經基本上掌握了朝堂的絕大多數權利,並巧妙地將朝野的怨憤集中在魏忠賢身上,而自己躲在幕後操控,頂多落得個識人不明,不思進取的壞名聲。
反觀之後的崇禎皇帝,雖說直接將閹黨連根拔起,即位之初就獲得聖君臨朝的美名,甚至廢除皇權的爪牙—廠衛。
皇帝自己則親自下場,直面群臣,但其色厲內茬、刻薄寡恩的性格劣勢直接暴露,皇帝和群臣之間再無緩衝,直接對立,引發了一場一場的風波,走馬燈一樣的更換內閣首輔、朝堂重臣。偏偏自己還沒有什麼本事,甩鍋本事倒是不小,最終禍禍了整個大明。
天啟使用魏忠賢,從取得效果來看雖然將一批東林元老打壓下去,朝堂上閹黨佔據了完全的上風,也搗毀了一些各地的東林書院,但是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建立的東林書院仍然存在,根基猶在。
並且由於閹黨和文人士大夫的天然階級對立,使得東林黨人佔據了天然的道德制高點,也使得剩餘的東林黨人難以對付,前景堪憂,而且說不定這些人狗急跳牆!天啟皇帝的最終落水到底為何誰也說不清!
若是天啟皇帝命夠長,其後的事情恐怕還說不定,不過,這也說不清。
以目前來看,最佳的鬥爭方式恐怕是在文臣之間產生鬥爭,如果太監出面,恐怕天然處於道德輿論劣勢,此時文臣的加入恐怕也是逼不得已之人。例如王化貞這種臨死之際,背叛東林黨,投靠魏忠賢;如政治投機之輩周應秋。這類人往往受到輿論的抨擊。
同時也會使的很多原本反感東林黨的官員和東林黨聯合起來,最終使情況變成了閹黨幾乎對付所有官員,天下皆敵!
今日來看,魏忠賢受天啟皇帝的寵愛很深,或者說是他還有很大的利用價值。此人恐怕是相當很不簡單,他身上這種上位者的氣勢相當足。其在推開屋門時的變化,絕實是相當了得,怪不得皇兄對他如此重視,這絕對是個人才。以後千萬對此人保持足夠的重視。
對於大明皇后張嫣,從交談中可以看出,其知書達禮,溫柔爾雅,真不愧是母儀天下的人,後世對其的評價極高。幸好自己和張皇后的關係相當不錯,她也照顧了自己五年,有很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