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要議和,再與曹操結盟,共謀楚國基業,方為上策之選。”
“為什麼不趁機夾擊曹軍,奪其疆域,來壯我孫吳呢?”
孫權心中不解,面帶猶豫之色問道。
“如今天下,楚軍戰力最強,其次曹軍,再次才是東吳之軍。
曹軍戰力強悍,麾下武將謀士眾多,但比之楚軍亦有差之。
別的不用多說,光對方的火器威力,就超過天下所有的硬弓強弩。
百姓數量之多,足以造就無數的千軍萬馬,光拼消耗這一樣,曹軍必敗。
如果曹操之地再被楚風攻佔,東吳將會失去最後的屏障,必將面對更加強勢的楚軍。
介時,吾東吳縱使拼光了一兵一卒,恐怕也難改覆滅一途。”
周瑜此時心中有股說不出的惆悵,論智計韜略,諸葛亮已經讓他領教到“即生瑜,何生亮”的境地。
可是相比之下,他恨楚風猶勝諸葛亮,奪妻羞辱之仇,已經如同深深的烙印,印在心底而無法抹去。
每當他夜晚想起,便會讓心中無限痛楚,更是轉化成一股憤恨之意,讓其輾轉難側,暗暗自忖,不報此仇,誓不為人。
“且容吾在思考一番!”
孫權決定在問問張昭等人的意思,東吳能夠發展的如此迅速,多虧了張昭與江東一帶士族豪強間的關係。
所以此人有著不可小覷的力量存在,已經完全可以左右東吳的未來走向,不容他不去考慮對方的建議。
當孫權將張昭、虞翻、孫韶等人喚來後,他們極力反對與曹操的議和之事,強烈建議和楚軍共同痛打落水狗。
並且勸解孫權,這樣做的話,最起碼可以得到現實的利益,最少也能將荊州全境和半個徐州撈到手裡。
到時未必沒有與楚國抗衡的實力,相對於未來虛於飄渺的事情,完全沒有現實利益來得實在。
張昭還跟孫權說道:“那周都督計策失誤,讓諸葛亮擊敗於江陵之城,造成了現在的被動局面。
如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