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消失的古董> 第279章:循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79章:循禮 (2 / 2)

喚靈點頭,“不錯。確實是這樣的。還有另一層意思可以表明始皇的想法,此處的封土乃是樹草以象山,陵墓像宇宙而設計的。而始皇所長眠的地方,則是在樹草以象山的山上,以達到眾星拱月的上地。

而陵墓的整體格式,則是以其生前所居的咸陽,按照一定的比例所建築的,在戰國中晚期時陵園仿都邑尤為盛行,而始皇帝陵乃是個中翹楚。”

“可是人在咸陽,何必捨近求遠,非要來這驪山建陵,雖說皇帝有錢也不是這麼個燒法吧。”一個搖著把摺扇自詡有幾分風度的年輕男子問。

在喚靈看向他的時候,那房子搖得更歡快了。

喚靈:“相信大家對驪道元也挺熟悉的吧,‘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兩句寫的長江三峽的險峻,及引起人思鄉的情懷。這話出自《水經注》,而書便是他寫的。

他的這本書裡,也有提到過驪山。

指驪山腳下盛產藍田玉。

《水經·渭水注》中提到,“秦始皇大興厚葬,營建冢壙於驪戎之山,一名藍田,其陰多金,其陽多美玉,始皇貪其美名,因而葬焉“

此說在學界延襲千餘年,並且被認為是最早的、最權威性的觀點而深信莫疑。

然而《水經注》的解釋單從表面上看似乎不無道理,然而仔細回味起來秦始皇當年作為一個13歲的孩童,生逢亂世且為質趙國,性命都是一個問題,哪裡還有閒情去知道藍田的美金與美玉。

彼時的秦始皇帝尚未掌握大權,當年選擇陵墓位置恐怕也不會按照一個徒俱空名的國王個人意志來決定,所以這個問題似乎應該從當時的禮制及陵墓的設計意圖方面尋找答案。

從秦先代的陵墓位置便可以看出來,存在一定的禮制的,始皇先祖以及太后的陵園葬在臨漳懸以西的芷陽一帶,而秦始皇帝陵所在的驪山正好在芷陽以東。

這選址按禮制來說則是循了尊卑,古時帝王陵墓皆以其生前所居時的尊卑、上下排列。

《禮記》、《爾雅》等書記載。‘南向、北向、西方為上’。‘西南隅謂這奧,尊長之處也’。東漢《論衡》一書記載得更明白了:‘夫西方,長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東……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飲食;宅,人所居處,三者於人,去兇宜等。’

葬於芷陽的宣太后羋八子,希望在其死後能夠在兒子與丈夫中間。即‘西望吾夫,東望吾子’便是按長者在西、晚輩居東的原則。

始皇的先祖如今知曉的確定葬在芷陽的便有昭襄王、莊襄王以及宣太后。他的先祖幾乎都葬在臨漳縣以西,始皇作為晚輩,沒道理能越過他們去。

所以按照上下排序,他的位置只能選擇在芷陽以東,如果說選在芷陽以西的話,那麼與當時的傳統禮物是完全相悖的,而驪山於禮上是完全合乎始皇帝作為晚輩身分的禮制的。

但如果只是遵循禮制的話,始皇帝可以選擇的地方那就有點兒多了,只要在芷陽往東去就行了,並不用太過於講究,而最終定在驪山,除了為了那盛產藍田玉似是而非的話之外,選在這裡,還有其他的用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