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蘇坐在馬車裡,看著官道上,行人並不多,喃喃地說道:“此去雲南,照我們這麼走法,起碼要五天左右。”
李翊雲看了看前方官道旁的指示牌,說道:“師父,前面不遠處,就是所謂的洞庭湖,我們要不要去觀景觀景?”
百里蘇笑罵道:“如今六派危在旦夕,一品侯不知下一步計劃,你還有心思去觀景?你這個想做大俠的夢想,可謂是飄搖不定啊。”
李翊雲無辜道:“師父,揭人不揭短,你這話說的我就不同意了,六派已經有所防範,想必朱文丹也不敢再有所企圖,我覺得,一時間內,江湖太平著呢。”
百里蘇點了點頭,道:“但願如你所想,江湖太平。”
一輛馬車緩慢的行走在官道上,雖然依舊是南行,可卻目標暫時的改變了,開往了距離洞庭湖最近的小鎮。
而這小鎮,屬於嶽州府管轄,依靠洞庭湖,常有詩人觀景作詩,有畫師臨摹洞庭湖美景,更有琴師因湖景作琴譜。
琴譜、歌賦、詩詞,古往今來,有多少豪士與洞庭湖對飲天上月,又有多少人站岳陽樓而吟詩作賦。
洞庭湖之優美,使人神往,凡路過途徑者,又有幾人忍得住不入洞庭湖一觀洞庭之秀麗。
“看來這所謂的洞庭湖,也是有著不少傳說,東方朔盜飲仙酒,劉海戲金蟾,萬里尋夫,哇塞,師父,這洞庭湖的傳說還真是動人心絃。”
百里蘇道:“傳聞洞庭山,也就是君山,傳說舜帝二妃就是葬於此山,但真相誰知道呢。”
李翊雲道:“師父,你看那湖中,有仙鶴。”
百里蘇道:“那是鵝。”
“哦!”李翊雲又道:“師父你看,那湖邊有艘船,船上的船伕好像在捕魚。”
百里蘇道:“那是清理水葫蘆!”
“什麼是水葫蘆?”
“水葫蘆就是水裡的雜草,生長很快,有汙染美觀,所以需要定時清理乾淨。”
“……”
“……”
天色漸暗,李翊雲與百里蘇兩人在小鎮客棧入住一宿,打算明早啟程趕路,這一天對逛遍了洞庭湖四周的李翊雲來說,過的太快了,百里蘇也是做個陪客,被李翊雲拉著四處瞎逛。
兩人一晚上,早早入睡,李翊雲一天玩的太累,百里蘇卻是睏意全無,朱文丹的事情,讓他難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