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山西的事情,楊金海惹得亂子雖然大,但最終平息之後,皇上只是調他回京,封做安毅候,在京城休養,並沒有對他做任何處置,對於丟掉山西之事隻字未提,而且因為他部隊死傷慘重還慰問了一番。
對於皇上的處理態度,若說趙小年,心裡是不爽的,不過冷玉嬋讓凌天觀的人提前給他打了招呼。
此事,西北的陸澤元,東北的徐儒平,湖州的王廷德都上了書,為他求情,故而,皇上最終沒有對他下手。
聽到此事之後趙小年便也沒有多說。
他們這些大將軍們也是連成一片的,楊金海出了事若是不幫一把,下一個就有可能是他們,所以,幾位大將軍,甚至是大元帥都言辭懇切的求情了,故而,皇上迫於壓力,最終也只能軟處理,名義上給楊金海加官進爵,實則削了他的兵權把他軟禁在京城裡養老。
對於這個處罰,再不滿意也無用,邊關的大將軍們也害怕,故而才會如此。
雖然這樣,但是有件事情還是和趙小年設想的不一樣。
戰事來臨之後,整個大建也只有楊金海在早期犯了錯誤,但是後期他還是拼命抗敵的,還有徐儒平,哪怕幽州的情況危急,他也寸土不讓,從來沒有想過退字。西北的陸澤元也是一樣,哪怕吐蕃的襲擾他親自動身,還是抽調了部分軍隊去填補路虎軍的防缺,讓路虎軍全力支援自己,甚至是軍中的一應事務都歸趙小年指揮,那些馬匹調動什麼的,都沒有找任何藉口全部慷慨解囊。
似乎,並沒有因為河西堡搞了一個炸彈,陸大將軍就對他有成見!
或者說,真到了國家危機的時候,這些大將軍們也不是那種有二心想著坐山觀虎鬥,只關注利益,甚至還有謀反之心的想法!
這是出乎意料的。
也許是在現實社會中遇到了太多牽扯利益的勾心鬥角和騙術,以致於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就不信任,所以,趙小年才更靠自己,而非別人。就如同對文蘭一樣,僅僅想用錢來拴住他,對於是否有真友情,趙小年的心裡,其實也不知道。
外面罵罵咧咧的聲音已經遠去了,心頭有些火氣,對這梁淑妃著實沒有一絲好感。
車外的宮人都是默默幹活的,這轎子裡坐的什麼人他們也許知道,但是絕對不會說出來,這就是宮裡的規矩,所以,整個轎子前行當中,一切都是沉默了,彷彿這事情就沒有發生過一樣。
到御書房的時候,正是午間,剛好皇上今日在御書房用膳。
於是進來的時候就看見,有一人在御書房裡和皇上一起用膳。
當見到的時候,趙小年眉頭不由一跳。
那是一個穿著藍色華貴官服的少年人,官服上面繡有云龍圖景,僅僅一眼就可以判斷此人是皇家之人,否則,衣服上是不能繡龍的。
在看到他的臉時,趙小年更加皺眉,與他相視之時,兩人齊齊的愣了一瞬。
這人正就是那日在文蘭的天涯寶閣裡,被自己抓的正著的紅衣公子!
此刻怕是都不用猜就知道他是誰了!
皇上見到趙小年進來時,笑眯眯的讓人再擺一桌,賜趙小年也一起用膳。
謝過皇上之後,趙小年靜靜的坐下,仔細的看著對面的人。
“這是離陽王趙思誠!”
皇上意有所指,趙小年立刻抱拳,回了皇上:“是皇上。”
隨後抱拳對離陽王趙思誠:“微臣趙小年參見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