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開了一個會,也是討論楊金海的問題。
雖然對於山西的爛攤子大夥都非常生氣,但是幾位大頭的將軍還是肯定了戰略,打下太原,然後轉道野狼谷截斷遼軍補給線,這是最合理的打法。
他們雖然不知道耶律黑風到底多厲害,但是避敵鋒芒的想法卻也大同小異。
其實趙小年是知道的,並非這戰術好,而是因為,不管是哪家都捨不得打,或者,打不起!
哪怕是路虎軍也如他猜測的,虛報人力,吃空餉的情況嚴重。說是五萬人的部隊,可是實際上過來的只有三萬來人,其他人,汪將軍只說是在函谷關駐守,趙小年也沒有多問。這事情心照不宣。
憑著不到四萬人去和接近自己一倍的敵人硬拼,那就是找死。
趙小年也沒有辦法。
事情沒有耽擱,第一次會議有了一個共識,那就是先把太原打下來,穩定山西的大局。畢竟太原很重要,拿下來,怎麼說都讓人感覺山西沒有丟。至於楊金海和怎麼對付遼兵,還是後話。
其實軍內部對於楊金海的情況多數都是有爭議的。
包括路虎軍的汪將軍也傾向於認為楊金海的問題很有可能是被逆黨滲透所知,而楊金海還是在抗遼的,所以,什麼事情的處置還是要到結束之後再說。
但是趙小年這邊的人覺得,楊金海是叛變了,一定要先把他拿下,然後再對付遼兵。
“陣前斬大將,不吉利!”
幾位路虎軍的將軍們也感受到了危機,一直在申辯著。
於是對於此事爭了許久沒有結果。
最後趙小年拍板,先拿太原再說。
……
出兵太原時,已經得了軍報的訊息,楊金海的確與耶律黑風大戰了一場,其結果很慘,雖然殺了不少遼兵,但是自己這邊的損失更嚴重,最終敗退小古城。
這樣看來,他也是發現事態無法挽回之後,將功補過,才讓楊峪過來傳信,想著走一步看一步了。
就在這時,偵查的線報也已經來了。
遼軍在太原的守軍只有八百人,不過截到訊息,遼國正在向野狼谷增兵,預計三天後,就會有兩萬遼軍入駐太原。
,聽到這資訊,趙小年大致就能判斷情況所在了。
因為他們戰事平順,一路都是高歌猛進,耶律黑風又連戰連勝,所以,開始把戰線也拉長了。所以,他的兵也不夠了。
這畢竟是古代,有兩件事情就顯得尤為重要,第一就是遼軍的主力現在是在東線小古城附近與楊金海對峙,第二就是遼國的主力騎兵也在東線。這樣一來,在西線的區域裡就沒有多少真正能夠造成威脅的遼軍,尤其是,他們還是步兵!
畢竟古代最強的戰力還是騎兵,正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騎兵速度快,可以四處奔襲,這才是強悍,但若是步兵,更多還是層層推進的打法,遼國再牛逼也和大建半斤八兩,哪有那麼多的騎兵?所以,後續的部隊也幾乎都是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