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好友:魚晴天”
讀完信,趙小年點點頭,將信收好。
想了想,隨即回信:
“吾友魚晴天親啟:
見信如見人,
上月尤大郎來過,之後尤家再無動靜,原來是去找魚兄了。辛苦兄弟又多收了一房夫人。多一張口而已,想來你也不會介意。
小年欣慰,此事能這麼快擺平,還得靠魚兄的盛世美顏,否則,怕也難過此關!
任小貝不要臉,非但不感謝咱們,竟然還挑釁,不能給他好臉!他躲在西京城,咱們一起去揍他!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好友:趙小年”
折了信,出門遞給手下,讓其將信傳出去。
按照大建的規制,給魚晴天傳信現在比較簡單,因為魚晴天在大建也錄有官職,六品輕車都尉,職級在外放的官員的裡面, 並不算低。
趙小年以前那算是平民,沒有職級,所以傳信就需要透過平民的方法傳信,也就是有專門傳信的館驛收取信件,然後再分發。
其實也就和現代社會的郵局接近了,不過這館驛並非是官家開的而已。
之前他們給趙小年發信,走的就是這個流程,結果,因為從到河西堡任職,中間又出了韃靼攻城的事情,導致這一線的交通混亂,信件也是幾番轉手,一會到在河西堡,一會又轉到永昌縣,然後又回河西堡,一來二去浪費了時間,所以趙小年收到的時候就已經是半個月以後的事情了。
現在給任小貝發,依舊是走館驛的路子,因為任小貝也是平民。不過上面拓印了河西堡的蠟封蓋印,因此,送去的速度會比較快一點。
至於發給魚晴天的,就比較方便了,因為都是官家,有大建官府那一套體系,有通勤的快騎來往會很快的就把信傳到劍壇去。如果不出意外,一般三天就可以到了。
在剛才給魚晴天寫信的時候,趙小年本想提河西堡的事情,請他做個外援,但是思考一番之後,還是作罷了。
這事情太過兇險,著實不願意把朋友也拉進這坑裡。
隨後出門,直接去找王闆闆。
這是計劃的第一步,一旦開始,就不可能再停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