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公司有規定,非本車間的員工未經允許不可以踏入電腦繡花機的生產基地裡。對本廠員工都要求這麼嚴,對於外來人員就更加嚴格了:沒有本廠員工帶領,外來人員一律不允許進入電腦繡花機的生產基地!
不多時,梁框和許振鳴等人,在馬季民的引導下進入電腦繡花機生產的第一道工序車間。這個車間裡,所有的工人都在裝配電腦繡花機的總成部件,如15針繡花機頭、工作平臺、機頭懸臂、平臺底座……等等。
這些總成系統,都分門別類,一種半成品一個工作區域,用特製的工裝系統輔助裝配。然後就被放入倒運箱內。裝配好的總成系統,被叉車倒運到除錯工區,另外有工人對這些半成品進行除錯和檢驗。
這片區域內工人最多,都帶著口罩在埋頭幹活。人雖然多卻非常安靜,沒有人願意抬頭看一眼來參觀的眾人。他們都是按照計件來核算工資,生怕浪費時間從而影響自己的收入。
“許總!貴司的這種管理模式,比我們香江的機械廠還要先進!”看到這一幕,梁框忍不住讚歎起來。
香江本來就是一個商業和金融發達的城市,機械製造業還沒有灣灣地區發達。一鳴公司的這種規模化、半流水線化的生產模式,比灣灣地區的機械廠還要先進很多,跟香江地區的機械廠就更不是一個檔次的。
看了看有些震驚的梁框,許振鳴謙遜的笑了笑,提醒梁框:“梁總,我們這裡場地簡陋,你一定要注意腳下!”
他微笑著岔開話題,不想在生產管理這方面和梁框討論過多細節問題。香江以房地業出名,哪有什麼像樣的重工業?跟梁框這個外行人能討論出什麼結果?
梁框顯然是個外行人,沒有關注到這個車間裡鋪設了許多枕木平臺。這種細節問題才是一鳴公司與其他機械企業的最大不同之處。一鳴公司車間裡的工件,無論是廢品還是合格半成品,沒有一個工件會直接擺放在地上。
能做到這一點的企業目前真不多!
梁框等人只是被一鳴公司的規模化、細分化的生產方式給驚呆了,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的看著熱鬧。震撼的表情掛在臉上,跟在馬季民的身後,兩隻眼睛不停的掃視著車間裡的場景。
不多久,他們來到電腦繡花機的裝配車間。這裡的工人要少了許多,裝置卻多了不少。一臺臺裝配好的電腦繡花機一字排開,看上去很壯觀。
隨便目測一下,車間有五百多臺裝配好的小型電腦繡花機,都在高速刺繡著一鳴公司的lo圖案。
這個大廠房是裝配、除錯和打包等三個車間共同作業的場所。三個車間輪流作業,先是裝配車間裝配電腦繡花機,然後進入另外一場所作業,把裝配好的電腦繡花機交給除錯車間的工人們去除錯檢測。
除錯好的電腦繡花機要連續工作48小時,經過這種老化試驗沒有發現故障的。打包車間的工人們才會來把電腦繡花機拆卸成散件,用木箱包裝好。
因此,在這個車間裡,幾個片區加在一起共有一千多臺電腦繡花機。僅僅這些電腦繡花機,就價值五千多萬元。
“一鳴公司是個有錢的大公司,實力雄厚!”
“他們老闆是個靚仔啦,還有這麼錢!在香江也是個大富豪啦!”
看到這一幕場景,跟隨梁框而來的兩位女伴很激動,用粵語在嘰嘰喳喳的說著話。因為是她們本地的方言,馬季民等人肯定聽不懂。
許振鳴能聽懂一些,卻不會說粵語。
他只好裝傻,微笑著看向梁框,詢問他:“梁總!還需要講解一番麼?我們生產的電腦繡花機屬於專業化的非標裝置。如果只有一種型號,就能改造成全自動流水線的裝配方式。那樣工效會更高!”
按照許振鳴的意思:他對目前這些生產工藝還不太滿意,沒把生產成本降低到極致。如果把這種半流水化的生產方式改成全自動流水線方式,那就更好了。
可梁框卻不這麼想。他和林向雄一樣,被一鳴公司的先進生產工藝給震驚。在他職業生涯之中,從來還沒有見過這種生產方式。
於是,他微笑著搖了搖說:“許總!貴司生產管理的水平讓我欽佩!我個人認為貴司的管理水平世界第一!鑑於此,我們公司準備訂購四臺128頭的電腦繡花機,三臺配置給集團公司的服裝製造基地,一臺用來做樣機!請問貴司需要花多長時間能生產出來?”
這其實也是一種考驗!
他反正是口頭下達訂單,不受法律約束!
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