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他這麼一說,周不器就有數了。
三星和蘋果不一樣。
蘋果是軟硬體一體,做出來的都是封閉產品,只能自己用,外人沒法用。這就導致就算蘋果願意出售自研晶片,也不會有人買,因為根本就不適配、不相容。
三星就不一樣了。
三星的電子產品是常規的開放式的,跟市場有著強大的相容性。
這讓三星成為了智慧手機行業裡最重要的供應鏈廠商。
自然也包括晶片。
三星做晶片,一來是為了供應自家的電子產品,更重要的還是要出售。
只不過就是高通這幾年發展的太快了,美國的工程師太優秀了,導致手機晶片業務已經甩開了三星一大截。
其實一開始智慧手機出現的時候,三星的晶片不比高通差。
包括HTC、蘋果、索愛等品牌一開始做智慧手機的時候,都採購過三星的晶片,而不是跟昂貴又霸道的高通合作。
可是這幾年就不太行了。
高通發展太快了。
技術太強了。
在中高階晶片的領域,高通已經甩開了三星一大截,導致行業越來越集中,手機廠商的旗艦機型,都是以高通的晶片為主。只有一些中低端的機型,可能會去採購三星的晶片。
甚至三星內部,三星手機也頂著巨大的壓力做出了類似的決定,旗艦機型向高通考慮,自研晶片主要都是放在中低端機上。
這對野心勃勃的三星來說,自然無法接受。
過去這兩年,李在容大手筆的在美國的半導體市場做投資,未來幾年還會持續的加大投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依靠著美國市場把三星的半導體業務給拉動起來。
過去幾年的經歷已經讓三星對晶片行業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只靠著韓國人,三星最多隻能做出中低端的晶片。
三星想要在高階晶片領域跟高通競爭,必須得在美國大手筆的投資,要依靠著美國的那些世界頂級的晶片工程師才行。晶片之爭的背後是技術之爭,技術之爭的背後是人才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