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話,要是別人說,老馬可能還未必信。
周不器就不一樣了。
他說能做到,那大機率就真能做到。
馬老闆又問道:“愛斯達這次上市,市值大概有多少?我看最近的新聞,說是小米完成了新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估值達到了500億美元,這才幾年啊?”
周不器笑道:“小米做的挺好,這都由手機向著其他領域延伸了。要不雷總也不敢去跟格力去打賭。”
“雷俊前段時間還找了我,跟我談了好幾個小時。”
“談什麼?”
“阿里的發展策略啊,來取經唄。”
馬老闆無不驕傲的說。
周不器笑道:“是該多取經,小米要從智慧手機的領域走出來,向更多傳統的硬體製造產業突破,阻力會很大,得一座山一座山的開鑿,面向的對手,很多甚至是國有企業。”
同樣是網際網路公司,阿里跟紫微星、企鵝、百度、網易這些可不一樣。
阿里的幾個核心業務,都是馬老闆帶隊硬鑿出來的。
別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是順著大勢,風口來了就跟著起飛,就做起來了。阿里很多業務並不是,就是實實在在硬生生的開荒出來的。這一點,連周不器都做不到。
別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有著被動的屬性,是大環境來了,基礎設施有了,他們也就把相關的業務推出來了。
阿里就不一樣了。
馬老闆都是主動策略。
在沒有大環境的時候,冒著坐牢的風險向前衝,最終讓大環境有所改變,線上支付、網路小貸、匯款免費、線上繳費等等,都是他主動把這一個個業務開鑿出來的。
尤其電商領域,當年的民營快遞都是灰色產業,不被主流認可,是淘寶帶動的電商發展,把高效又便捷的民營快遞推向了主流視野,並獲得了官方的認可。
跟阿里相比,包括周不器在內的其他網際網路人,更多的都是“搭便車”的策略,都是等別人提供了機會,他們再去抓機會,而不是主動的去開荒創造機會。
畢竟國內的政策風險很大,一般人沒這個勇氣。
在個人的風範上,馬老闆還是延續了老一輩企業家的精神,都是豁出去了也要衝、也要闖,畢竟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他們空有抱負卻很難有施展的空間。有空間了以後,那就真的是鬥志昂揚的不管不顧了。
馬老闆問:“愛斯達會比小米值錢很多吧?”
周不器笑道:“這是肯定的,愛斯達是世界第一啊,小米連國內第一都算不上。市值應該可以達到1200億美元,至少也能超過1000億美元。畢竟愛斯達的利潤還不夠出色,連三星電子的一半都不到,三星電子現在的市值才2700億美元。”
馬老闆道:“不高啊!”
周不器很平和,“硬體產業嘛,本來市盈率都不高,跟網際網路沒法比。蘋果那麼高的市值,那都是靠著驚人的利潤支撐起來的。”
馬老闆笑道:“要我說,智慧手機還是得往網際網路的方向來靠。”
“你不懂。”
周不器擺了擺手。
馬老闆被噎了一下,氣道:“國內的雲端計算產業,你怎麼看?亞馬遜雲都殺到國內市場來了,這是要攪混水啊!”
“啊?”周不器就有些驚訝,“亞馬遜雲?國內的網際網路行業裡,還能有外國公司生存的空間?阿里雲菜到了這個地步,連亞馬遜雲都怕?本土作戰,給你嚇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