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的定價,並不是開發者想怎麼報價就怎麼報價。現在的全球專利體系已經很完善了,都有固定的收費模型和專利費率的監控機制,專利費的定價要跟成本掛鉤。
如果成本低,那麼報價就低;如果普及率高,那麼報價也低。
就像藥價似的。
一款新藥上市,如果研發新藥的成本很低,如果新藥會大規模的被全球患者使用,那麼藥價就會比較低。反之,如果新藥研發成本過高,而應用範圍又很小隻能治療很冷門的疑難雜症,那價格就會出奇的高,就會出現各種天價藥。
所以跟專利商談判的時候,如果想要降低費用,往往就是兩個思路。
第一,就是幫助專利方降低成本。
成本不僅包括研發費用,也包括運營費用。
如果專利方要一款產品一款產品的拆解市面上的所有產品,去研究其構造、其使用的技術專利,然後透過法務去確定其是否侵權。接下來,就是法務團隊和談判專家出動,去找相關方談判,去索要專利費……
這個過程的成本就極高。
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部分的成本最終還是要由支付專利費的一方來承擔。
所以使用高通晶片需要支付的愛立信專利費,就會很低。
因為是繫結條款。
愛立信不需要額外的這些運營成本的支出了,坐等收錢就行了。成本低了,節省下來的費用,就可以在專利價格上進行讓步。
相反,不使用高通晶片,愛立信就需要把一家家的機器拆解研究,然後一家家的去談判……對那些太小的公司的侵權行為,還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些費用自然都要由使用專利的一方來承擔。
所以,為了能降低專利費,最好的辦法就是別糾結,在源頭上就積極主動的去聯絡專利方,去交專利費。幫助專利方節省了成本,在專利定價的模型裡一跑,就可以給出一個更優惠的報價。
李在容這次找過來,要推進全球兩大手機巨頭的合作,就是出於這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是人多力量大。
一方面,就是為愛立信節約成本。
愛立信就不要成立不同的團隊來分別跟三星和愛斯達對接了,一次談判,搞定兩家公司。去積極的面對價格分歧,然後統一談判,用更有效率的方式來達成結果。
不過,還有一種方式可以降低專利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