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的事,周不器沒有過多參與。
周紹寧是專家。
聽取他的彙報,有一個大體上的瞭解就夠了。只要大方向正確,就沒問題。
周紹寧這次來美國,一方面,是和谷歌達成終極協議;一方面,是跟美國的運營商tmobile籤合同,由他們負責銷售。
其實就是合約機。
根據初步方案,aster的手機零售價是199美元。這個價格太低了,連成本都不夠。
不過,運營商還可以用電話費來捆綁。
美國人的消費力很強,花錢如流水。
iphone的簽約機,是簽約兩年,每個月最低消費是50美元。兩年下來,就是1200美元。
aster底氣沒這麼足,可太低了也不行。
谷歌的面子也很重要。
最後的方案是每個月45美元。
&nobile中購買aster手機,除了要一次性支付199美元之外,未來兩年,每個月還要支付45美元的電話費。
總花費就是1279美元!
這筆費用中,運營商會拿到電話費的70%,即756美元,同時承擔消費者的違約風險。手機廠商會拿到199美元,外加30%的話費提成,總共523美元。
按照周紹寧的說法,運營商一開始給出了兩套方案。
一套方案是電話費7:3分成,一套方案是電話費6:4分成。
蘋果選擇的是6:4分成,即拿到今後兩年40%的話費。
周紹寧經過判斷,選擇了7:3分成的方案。
如果是6:4分成,就是長期合作模式。
運營商會在每個月使用者交上話費後,月末分批次地支付。同時,使用者違約的風險,需要雙方共同承擔。
7:3的方案,是運營商分三個批次,第一批是即時交付40%,6個月後交付30%,12個月後交付30%。
這個方案有助於紫微星一次性地就能把所有資金回籠。
即1臺手機銷售之後,紫微星當月就可以拿到199+45*24*30%*40%=328.6美元。剩餘的194.4美元,會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入賬。
1臺手機的生產成本,大概是240美元。
還有交給第三方的60美元的專利費和技術服務費,以及運費、倉儲費、人工費、關稅、增值稅、所得稅等開銷大約120美元……這筆錢,剛好可以用未來12個月內的兩筆收益做抵押來交付。
也就是說,1臺手機銷售後,就可以直接地回籠資金,產生將近90美元的利潤,流回到國內。
紫微星電子集團沒興趣跟他們玩長線,得趕緊把錢回籠,拿到錢了才能繼續接下來的生產,做更新款的手機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