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會,都是誤會。”劉基心在滴血,都快恨死了,腆著臉試探著問,“周先生……在哪裡高就?”
周不器沒心情搭理他。
盧老總是老油條了,笑著說:“你那個太尊地產,什麼時候拿地啊?”
周不器道:“不急,明年吧,先得保證現金流。太尊廣場的那個專案,規模不小,總要預防反覆。”
盧老總擺擺手,“不必擔心,我建議你趕緊拿地,缺錢就去找銀行週轉。現在的地產行情太熱了,土地一天一個價。早囤一天,早賺一天的錢。”
周不器猶豫了一下,還是很好心的建議道:“盧老總,最近的經濟形勢不太對啊,得小心點。過去兩個月,世界各地央行注資超過5000億美元救市。”
大量的資金入市,流向往往就是兩個方向——房地產和股市。
所以近期房價暴增,股市暴漲。
形成了巨大的經濟泡沫。
盧老總不以為然,笑道:“風險與機遇並存,經濟過熱不是壞事。尤其在國內,房地產是支柱性產業,壞不了。”
“這樣啊……”
周不去點了點頭,就不多說了。
大資本家嘛,都是超級賭徒。
當巨大的經濟泡沫形成的時候,往往兩個結局——第一,形成更大的泡沫,創造財富盛宴;第二,泡沫破裂,經濟危機爆發。
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前者。
幾乎每一年,不同的國家都會受到一些經濟困境,推出一些救市的舉措,並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保住了經濟果實。
就比如新冠疫情,幾乎眼看著血淋淋的經濟危機就要來了。
很多人嚇的不行,早早的就拋售了手裡的股票,形成了一波股市暴跌。
更多的大資本家卻趁機大量吃進,等待救市。然後,各國政府都推出了史無前例的救市行為,全球不僅沒有陷入經濟危機,而是迎來了一波史無前例的股市大爆發。
早早退場的人後悔不及。
堅持下注、豪賭未來的大資本家們,在災難面前財富成倍的暴增。
風險與收益成正比。
風險越大,就意味著可能存在的收益越大。
現在是2007年的10月份,美國的次貸危機問題已經開始顯露了,各國央行也在紛紛出臺政策救市。
房市大火,股市大火。
在這種情況下,底層小民不明所以,選擇追漲,紛紛入場;中層次的看到了危機,選擇退場保平安;更多的資本大佬,都嗅到了資本盛宴的味道,不僅不退場,反而加速入場。
盧老總這種大佬,自然屬於第三者。
嗅到了危機,不僅不退縮,更要拼命地往裡鑽,膽小怯懦賺不了大錢。
經濟危機太罕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