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座談會是周不器發出號召,信產部組織的,國內手機產業的基本都到了,周不器數了數,一共有20多家,比如愛斯達、小米、華為、酷派、中興、聯想、魅族、OPPO、步步高、康佳、奧克斯、TCL、守護精靈、天語、金利、海爾、海信、U9等等。
很多手機廠商,都是功能時代的遺留。
有的甚至周不器根本就沒聽說過。
除此之外,還到場了很多行業專家和相關部委的領導,以及更多領導們派來旁聽的秘書。這是一次內部會議,卻非常重要,關係到國家戰略。
一個喬姓的司長做主持人開場。
然後就是周不器上臺,做了一次25分鐘的主題演講。
演講主要關係到了三個方面。
第一,手機產業的全球形勢。
雖說國外目前還存在了一些手機廠商,可週不器在這裡大膽的給出了論斷,未來的手機制造產業,除了蘋果和三星,就只有國產手機廠商能夠存在。
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希望國產手機廠商們能夠利用好國內在製造業領域的強勢地位,以及比較完善的供應鏈體系,能夠不斷創新,不斷開發出優秀的手機,全世界有著巨大的市場在等待著去征服。
第二,手機產業的重要性。
未來,是人工智慧的時代,是萬物互聯、智慧網聯的時代。
過去是電腦,現在是手機,引領下一代科技潮流的裝置是什麼?
不知道。
目前來看,VR眼鏡似乎是一個方向。
不管是什麼,下一代的裝置,一定是便攜的移動終端裝置。
這其實就是智慧手機的邏輯。
也就是說,現在如果在智慧手機產業的牌桌上有了位置,就相當於拿到了未來下一代潮流產品的入場券!
不僅是下一代的科技產品。
當下也是如此。
近兩年科技產業最大的風口,是智慧裝置。
智慧電視、智慧手錶、智慧空調、智慧冰箱、智慧音箱、智慧微波爐、智慧掃地機器人、智慧攝像頭、智慧門鎖、智慧洗衣機、智慧電飯煲……
其實就是物聯網的前兆。
是網際網路和終端的連線。
可是,這些智慧裝置裡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中間環節,就是智慧手機。
智慧手機就是萬物互聯的鑰匙。
然後,周不器就把話題引到了電動車產業上。
智慧網聯的電動車不是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