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也不奇怪。
跟智商有關。
美國智商最高的那些人,在擇業的時候都去了金融和科技產業,要麼是華爾街要麼是矽谷,好萊塢根本排不上號。電影行業裡的從業者,往往都是那些學習啥也不是的,最後沒辦法了……那就學電影吧!
做金融的,可以一躍成為矽谷科技公司的大老闆,就比如現任Paypal的CEO丹·舒爾曼;做科技的,可以一躍成為金融巨頭裡的CEO,就比如剛剛接觸過的山姆·奧特曼。
因為雙方對方“種類”一樣。
行業不同,但是人群相同,都是高智商的天才群體。
做金融的、做科技的,甚至可以任意的跨界,去生產飲料、去做房地產,去賣牛肉、造汽車、做外貿、搞設計……基本都可以勝任,觸類旁通。別的產業想跨界到金融和科技領域當CEO,這是不可能的。
企業歸根結底是由人來管理。
在紫微星環球裡,周不器顯然要更傾向於基拉爾和他手下的科技人才團隊。
周不器問道:“時代華納那邊的態度怎麼樣?會交易嗎?”
“會!”基拉爾對此一直有關注,“只要報價合適,他們願意把公司賣掉。現在的董事會已經有點筋疲力盡了。過去一兩年,時代華納在戰略調整,可一點都不成功,今年的業績大幅度下滑。現在他們的市值已經下降到400億美元了,連行業第二都保不住了,都被迪士尼給超過了。”
周不器沉吟道:“康卡斯特和特許通訊,兩家在競爭?”
“時代華納畢竟是行業巨頭,一般的公司也未必吃得下。電視運營商跟時代華納這樣一個電視平臺方和內容方合併,可以在業務上形成更完整的閉合生態。”
基拉爾是網際網路出身,對網際網路的一些概念很瞭解。
周不器不禁失笑,“這監管能透過?閉合生態,這可是危險度極高的壟斷!”
網際網路最擅長的就是玩閉合生態。
可實際上,閉合生態是很敏感的壟斷模式。要是傳統產業裡出現了市場份額極高的閉合生態,那十有八九都會被拆分掉。曾經的美國八大鉅富家族,比如洛克菲勒、摩根、卡耐基、杜邦這些,曾經都是靠著閉合生態,一個個都成了世界首富。後來美國當局出手,全給滅掉了,所有閉合生態的超級壟斷公司全部被迫拆分。
網際網路就不一樣了。
這玩意很新鮮。
監管看不懂,是不是閉合生態……智商高絕的科技人才們,也會有著許許多多的理由來解釋,來繞圈子加以說明。
國內的網際網路行業尤其生猛,甚至大肆喧囂、毫不避諱的說要構建完整的閉合生態產業鏈,一點都不避諱。美國這邊的科技公司就內斂許多,沒人敢公開說自己玩的是閉合生態模式,這簡直就是給反壟斷機構送把柄。
基拉爾道:“能不能透過,這就不一定了。就看他們的遊說水平了,說不定就說服了監管機構,就批准了呢。產業紅火的時候,要拆分壟斷巨頭,保持產業的活力和競爭力;產業衰落的時候,要整合業務組成壟斷巨頭,來保證產業的生命力。這本來就是相互妥協的過程。就看監管部門是否已經認識到了電視產業的危機了。”
“夠嗆!”周不器不是太看好,“不過,如果真成了,咱們最好也能分一杯羹!”
“啊?”
基拉爾微微一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