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管理,產品經理坐鎮法國,就可以指揮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那邊的產品更新了,線上會議、影片交流、實時溝通。
既省去了傳統跨國管理的那種不斷出差的高額成本,也大大的提高了運轉效率。
所以歐洲的經濟結構必須要改革。
要朝著科技化、數字化的方向來革新,只有這樣才能跟上新的時代,才能在外國公司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有資料公司分析,如果歐盟的這個單一數字化市場構建起來,每年可以為歐盟節省下來超過5000億歐元的市場運營成本。成本低了,歐洲的產品在全世界自然競爭力就大了。
對此,周不器可太熟悉了。
因為後世裡,國內經濟在顛三倒四之下也陷入了恐慌性的衰退,也推出了類似的這種深化構建國內統一大市場的政策。兩者不說相似,簡直是一模一樣。
周不器笑道:「歐洲人的反應可真夠慢了,我估計最大的刺激,就是吉利收購沃爾沃。」
唐斌辰道:「對,就是沃爾沃!你看的太準了,我找了歐盟的商業副主席,跟他談了兩次,他就專門說了沃爾沃的事,真是被刺激到了。歐洲被美國衝擊,那些歐洲人其實能接受。畢竟美國足夠的強大,能夠吸引全球人才。真正讓他們醍醐灌頂的感受到了震撼,還真就是沃爾沃。」
周不器笑笑,「是啊,以前中國是差生裡的差生。歐洲這邊的大企業,去華髮展了,哪都是貴賓待遇,高高在上的隨便弄點什麼小玩意,就能大賺一場滿載而歸。現在可不一樣了,
咱們這是反客為主了!」
「宏觀上的事倒是沒談,主要就是降本增效方面的卓越成就。」
唐斌辰在歐洲工作了這麼多年,也有很大的感受,歐洲這邊的浪費太嚴重了,太多的社會資源都被像是垃圾一樣的扔掉了。
國內的經濟困境,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是國企擁有了太多的社會資源卻不會利用,寧可放在倉庫里長毛爛掉也不能流失到民間去背上國有資產流失的罪名;歐洲這邊已經基本把曾經的大國企都解散了,現在的經濟困境主要就是社會浪費,他們過習慣了優渥、體面又輕鬆的富足生活,小來小去的根本不在乎,說扔就扔。
而所有生產材料的浪費,最終都一定會反應在產品的價格上。
浪費的越多,價格就會越高。
就越是缺乏競爭力。
勤儉節約是國內幾千年的傳統美德,這樣的美德讓國內的民營企業在競爭的時候就擁有了巨大的優勢。
浪費的越少,價格就越低!
唐斌辰道:「沃爾沃持續虧損都多少年了,後來賣給了美國的福特,想要用美國人的那一套去帶領沃爾沃走出困境。結果福特也不行,還是沒法解決沃爾沃成本居高不下的困境,又是虧了十幾年。福特那邊實在沒辦法了,就賣給了吉利。接下來震撼歐洲的就來了,吉利買下了沃爾沃之後,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扭虧為盈了。關鍵採取的策略還不是大裁員,而是在管理體系和業務結構上做了調整,大大的縮減了運營成本。」
周不器對此就太熟悉了,當初吉利要收購沃爾沃的時候,還專門徵求過他的意見,說道:「毫無疑問,在企業的數字化運營方面,咱們國內的公司就是世界第一!最典型的就是華為,華為的一整套數字化體系都是從Ibm那邊花錢買來的。可現在看看,在數字化管理方面,是華為強還是Ibm強?不客氣的說,Ibm提鞋都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