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
誰買了什麼、賣了什麼,都可以匯總出來。
哪個行業買進的多,哪個行業就是熱門行業,可以重點跟進;哪個行業被賣出得多,哪個行業就會遇冷,要趕緊跑路。
美國的金融帝國,就是靠著這些大投行在第一線跟普通的投資人接觸,他們就可以兩邊通吃。可以最新地掌握到美國的金融政策,也可以最快的感知到市場交易的各種反應。
在金融領域裡,這些華爾街的大投行,掌握著最多的金融情報,當然就可以“神機妙算”了,總是可以提前釋出各種市場預判,他們的專家也就可以對全球金融市場指點江山。
周不器最主要的合作方就是高盛。
不僅是公司層面,也包括個人層面。
他的金融交易,一般都是透過高盛來完成的。這種機制有著很明確的好處,就是操作起來可以更專業。
比如周不器想買價值100億美元微軟的股票,怎麼買?上來就買,一定會導致微軟的股價暴增,就需要他花更多的錢才能買進這些股票。
請高盛幫忙就不一樣了,有更專業的團隊。
那些專業的操盤手,可以有更好的擇時機會,可以讓股價處於一個窄幅波動的區間裡緩慢地買入。
甚至,還可以有一些灰色操作。
為了討好周不器這樣的大客戶,犧牲一些不怎麼重要的客戶也理所應當。
要是微軟的股價漲了,超出買入的區間了,怎麼才能幫周大老闆以合理的價格買進股票呢?答案也很簡單,把股價砸下來就行了。
怎麼砸下來?
高盛可以打電話告訴一些手裡握有很多微軟股票的客戶,告訴他們微軟的股票近期可能會下跌,建議賣出。
或者寫一篇研報,說投資人們請注意啊,微軟近期有看空的風險,要小心啊,該跑就跑啊!
客戶受影響了,把股票拋售了……微軟的股價就下跌了。
這個時候,高盛就可以趁機為周大老闆這樣一位大客戶買進股票了,順順利利地完成這一筆大單。
至於賣出的時候,就更容易了。
比如周不器想賣出價值100億美元的谷歌股票,怎麼賣?高盛也可以出一份研報,不停打電話給一些客戶,說谷歌的股票有上漲趨勢,大家快點買啊!
大家都來買谷歌的股票了,高盛就可以輕鬆地完成這一筆大單。當年比爾·蓋茨擁有微軟40%多的股票,世界首富……可他擔心微軟股價長期不穩,就用著類似的手段都給賣掉了。別的公司,大股東出貨都會導致股價暴跌,比爾·蓋茨賣微軟的股票,越賣越漲。
所以金融市場的交易,一定是越有錢越容易盈利,越沒錢越容易虧損。因為投行的推薦建議和交易策略裡,都一定會傾向大客戶……從大客戶身上賺長期穩定的佣金,把窮鬼當韭菜,該割就割。
缺點就是大客戶的金融交易資訊,都被投行掌握得清清楚楚。
不過周不器、比爾·蓋茨這種創業家都不擔心。
他們的錢,都是陽光下的錢。
不像一些人似的,手裡都是不乾淨的錢、來源不明的錢……這些髒錢的交易資訊,都被華爾街的大投行們給掌握了,就是巨大的隱患。
紫微星上市之前,就有很多人建議,讓他去港島上市,由國內的證券機構來承銷運作,就不用被外國投行拿到不乾淨的把柄了。
可港島的金融市場太小了,根本承接不起這麼大規模的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