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對自己沒什麼壞處,周不器也就只能接受這樣的現實。
在這樣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為自己爭取好處了。
周不器問:“你們都想投資哪些專案?”
拉里·芬克一點都不拖泥帶水,“所有。”
周不器笑著說:“我可不能保證我參與的每一家公司都能賺錢,事實上……很多公司、很多專案,可能永遠都不會賺錢。”
拉里·芬克笑道:“投資的意義從來不是確保每一個專案都盈利,追求的是整個大盤的盈利。”
“那就好。”
周不器點了點頭。
他說的都是實話。
他的確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參與過很多公司的發展,有的是直接創業、有的是間接創業,有的是直接投資、有的是間接投資,有的是直接擔任董事、有的是間接透過別人列席董事會。
並不是參與的每一家公司,都是以賺錢為目的。
就比如暢遊投資了科樂美,這筆投資就不是衝著賺錢去的,而是戰略性的投資,是為了把科樂美拉到暢遊的戰線裡。
又比如他收購了很多家足球隊,想透過這些球隊來賺錢,那也是不小的挑戰。
好在正如拉里·芬克所說的,單個專案的虧損無所謂,只要大部分是賺錢的,少部分是虧損的,總共統計下來能夠賺錢就行。
既然是“投資周不器”,周不器可不想讓這些投資自己的人虧了錢。
拉里·芬克對“投資周不器”這個計劃已經籌劃兩年多了,幾經掙扎,終於說服了董事會,把這個專案給啟動了,所以他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個專案推動起來。
他甚至有一個很大膽的判斷。
只要他把這個專案給推進起來了,未來幾年之內,華爾街就會有很多跟風的專案衝進來,也推出很多類似“投資周不器”的產品。
畢竟黑巖資本是行業領袖。
很多中小型的資本機構,就是盯著黑巖資本在做,從這裡挖人,學習這裡的投資策略,然後以更低的交易費和佣金去吸引投資者。
美國幾億人的財富,不是存在銀行裡吃利息,而是大部分都購買了這些華爾街的金融產品,來尋求更高的收益。
所以當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美國會受到夢魘般的金融衝擊。
拉里·芬克道:“我們有專門的調查團隊,我們會參與每一個與你相關的專案。已經上市的公司,就去購買股票。還沒上市的公司,我們也會尋求機會,從一級市場參與進去來做風險投資。就像我所知道的那個做線上設計產品的Elbo,我知道這家公司正處於創業的階段。只要有需要,我們就可以為其提供發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