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要處理好網際網路的OTT電話、運營商,以及移動支付的關係。到了國外,也要面臨這種麻煩。
這本就是當下的一個潮流。
現在矽谷這邊最熱門的一個話題,就是網際網路公司要怎麼幫助運營商是克服OTT恐懼症。
這當然是胡扯了。
就好像我拿著砍刀,要給你殺頭,一邊死死的按著你,一邊還勸你不要害怕、不要恐懼,要積極的配合。
國內的運營商都是國企,網際網路公司們也不好把他們欺負的太狠,更不能把他們像傻子一樣的騙。
國外就不一樣了。
在市場之中、法律之下,想怎麼搞,就怎麼搞!
周不器本來說是想先去Facebook那邊,談一談他們回購股票的事,來進一步的處理好紫微星國際這邊的財務問題。
陸器就拉著他說起了Helo的市場競爭。
“現在的行業變化可真快。”陸器都有點應付不暇了,“Helo現在發展的勢頭很好,可是競爭對手來勢洶洶,為了搶地盤,在策略上也更加地激進。”
周不器問:“Facebook嗎?”
陸器道:“對,主要是Facebook。很多激進的競爭策略,只有財大氣粗的科技巨頭才玩得起,就比如OTT的超高畫質影片電話。”
“超清嗎?”
周不器眉頭緊鎖。
微信在國內也有這樣的麻煩,他剛剛在國內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
國內的微信已經稱王稱霸了。
那些競爭對手想要挑戰微信的地位,要怎麼辦?
很重要的一個思路,就是要在產品上下功夫!
規模越大,技術要求越高、運營難度越大,成本開銷也會越多。相反,如果是一個小公司小規模,那就容易多了。
就像線上直播,有一萬人線上觀看,這背後的難度和複雜性要遠遠超過一對一直播,運營成本更是驚人。
微信的使用者規模很大,可微信電話是免費的,成本負擔就可以成為競爭對手的突破口。
小產品做超清影片電話,這會比較容易,成本也能負擔、負荷也不會太大;可微信也搞超清影片電話,那運營成本就會非常驚人,運營商的負荷也會難以想象。
恰好,運營商們都是國企。
這就有優勢了。
運營商們不願意看到“通話質量過好”的網際網路OTT電話業務出現,就比如蘋果的FaceTime就不被國內許可。
使用者想要追求更好的通話質量,請使用運營商的電話服務,而不是網際網路電話。